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txt
当前页码:第66页 / 共43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第二百六十章 宴请帖(五更)

  在袁东珠看来,陈蘅不可能知道。

  她是跟慕容慬出去的,慕容慬说要指点她武艺,真的指点了,以前她觉得自己修炼得不错,可经他一指点,才知道好几处自己练的都是错的,因为错了,武艺的威力也大打折扣。

  袁东珠道:“睡不着,出去走走。”

  陈蘅要相信才怪。

  慕容慬将袁东珠带到二兄的琼琚苑,这真的合适?

  辰末时分,谢雯、李倩、冯娥三人陆续登门拜访。

  原在补觉的袁东珠气得险些大骂,往耳朵里塞纸团不管用,最后捂着脑袋继续睡。

  莫氏让大厨房预备了一桌席面送过去。

  女郎们在一处谈书法说丹青,直玩闹到近酉时分方才散去。

  冯娥是最后一个告辞的,“郡主,这是我写的新契约。”

  陈蘅接过,瞧了一下,“你不必写的。”

  “既是主从关系,还是写清楚好。”冯娥又问道:“郡主可要入宫拜见太后?”

  “已递拜见帖子约了时间。”

  冯娥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好几次欲言又止,陈蘅以为她要离开,不想送走谢雯与李倩后,冯娥反随她又回了珠蕊阁。

  “你遇上难处了?”

  冯娥讪讪笑道:“我……我可不可以在荣国府住几日?”问完话,又道:“我不住珠蕊阁,给一间柴房也行,郡主留我住几日就成。”

  她惹出了麻烦,冯家上下恨不得手撕了她。

  她虽有店铺、田庄,却连个落脚的庭院都没有。

  陈蘅道:“你既说我们是主从关系,有何难处不妨说出来。”

  冯娥昨儿写了诗,还露了一手从未见过的柳书,可谓名动都城。

  一些性子高傲的贵女,不信柳书是冯娥自创的,指使仆妇、家丁跑到冯家的铺子上叫骂,说冯娥窃了陈蘅自创的柳书,卑鄙无耻。

  其实,贵女们不愿相信冯娥一介商贾女比她们有才华,许是嫉妒,又许是眼馋,就故意找她的不快。

  冯娥今晨出门的时候,经过冯家的店铺瞧见了,那时她就拿定主意先躲几日。

  陈蘅道:“你且去阿薇院里住一宿。”

  “谢郡主。”冯娥福身行礼。

  再次落座后,冯娥道:“属下想置一处宅院,不用太大,够住就行。”

  “你不想住在冯家?”

  冯娥轻叹一声,“我父亲是什么性子,想来郡主也知晓,冯家的兄长、姐妹们俱是难缠的。义母在世时,就替我们义兄妹三人各立了户头,我的户帖是单立的,若是买了宅院,也能归置到我名下。”

  陈蘅道:“我祖母、母亲给我的嫁妆里头倒有几处别苑,城内三处,城外亦有一处。早前原是租出去的,因我要出阁,去年收回来了。你想要处什么样儿的?我挑一处给你使。”

  冯娥连连推辞。

  陈蘅道:“往后,你要行商,又要管束二十七家商户,总不好让他们去冯家找你,也不能让他们来荣国府,就由你统领管束着,去那儿寻你议事也是便捷的。”

  “再则,冯家是商贾,商人唯利是图,你自置一处,倒不如用我给你的宅院。若是冯家闹上门来,因是我的,他们也不好寻你麻烦。”

  冯娥推辞不过,陈蘅问了一遍之后,将一处三进的院子给冯娥使。

  这一处离荣国府不远,过两条街就到,周围多是官宦门第,宁静又雅致,正合冯娥住。

  *

  这日,陈蘅与陈筝、冯娥等在一处谈书法论丹青,又说了一阵闲话,留冯娥在闺阁里说体己话。

  她越来越发现冯娥有些特别,有想法,有主见,见识不凡。

  袁东珠上了二楼,手里拿着一个帖子,“你们俩说了一天的话,还没说够呢?”将手一伸,“阿蘅,二门上的仆妇转来的帖子,宁王府大郡主下的。”

  陈蘅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袁东珠坐到她的身侧,她怎么就学不来陈蘅的仪态,越瞧越好看。

  陈蘅启开帖子,“明儿,宁王府宴请才俊、贵女。”

  冯娥道:“我听说宁王要为世子选妇,为大郡主选婿。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四位要充盈内宅。”

  四皇子虽有正妃,听说正妃有孕,无法侍寝,只将四皇子妃的陪嫁丫头挑了两个生得好的定为四皇子屋里的侍寝婢女。

  魏晋之时还没有通房的说法,皆称“侍寝婢女”。

  四皇子府怕是要添侧妃、侍妾了,各世家的嫡女不会做侍妾,但若是侧妃,还是会有人一试。

  宁王府的帖子制作精美,上头嵌有金色大字,启开之时,更有淡淡的幽香。

  陈蘅道:“态度诚恳,不好拒绝。”

  她细细地看着用词用字,言辞之中不卑不亢,既有诚意,又有欢迎之意,仿佛若受邀之人不去,就会大跌他们颜面。

  冯娥问:“你要去?”

  陈蘅将帖子递给冯娥,“我与太后说定,明日要与母亲入宫拜见太后。”

  袁东珠在一边吃点心,一边静默地听她们说话。

  冯娥看着帖子,“着实不好拒绝。”

  陈蘅捧着茶盏,回味着前世的事,那时她已嫁入六皇子府,宴请帖并未邀请她。她记得西府的几位女郎中但凡十二岁以上,无论嫡庶尽数皆去。

  二十日清晨出门,二十一日辰正方离宁王府。

  回来后,西府的女郎集体养病,据说,那晚赏了通宵的歌舞、烟火,染了风寒所致。

  一两位女郎病了还罢,也是那几日,她听说所有参加宴会的女郎全都病了,似乎还有几个因染病不治身亡的。

  这次盛宴,宫里的德馨、德淑二位公主亦有参加,回宫之后,德淑病倒,德馨依旧活蹦乱跳。

  崔氏阿珊参宴后回家第三天病逝,对外说是染了风寒。

  荣国府世子夫人谢氏的胞妹谢雯下嫁梁郡三等世家为妇。

  当时,陈蘅听说谢雯远嫁梁郡还吃了一惊,谢雯的才学、容貌比谢氏还强两分,是谢氏这辈女儿里最优秀的女郎,谢氏怎会将她远嫁三千里之遥的梁郡。

  梁郡远在西北,与西域之国接壤,黄沙漫天,据说那里的水是苦涩的,许多百姓全家就只穿两套衣裳:一套男装,一套女衫。谁出门谁穿,其他人待在家里,穿的皆是衣不蔽体的破衫。

  这件事很是诡异!

  到底是什么,陈蘅猜不出来。

  她直觉:这宴会绝不能去。

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不得的宴会

  她直觉:这宴会绝不能去。

  陈蘅道:“阿娥,明日我要入宫拜见太后,你先莫离府,待我回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冯娥双眸一闪:她见过太后归来,难道是与她商议永乐县的事……

  陈蘅恐她去,又道:“你可不许离开,否则,我可饶不得你。”

  她说成这般,如若冯娥还去,只能说是天意如此?

  她会尽力阻止自己的朋友,如崔珊、谢雯、王烟等,她们是世家大族的女子,一旦出事,下场黯淡凄然。

  袁东珠心头微酸,“你出宫有事要找她商议。阿蘅,我呢?”

  她们是朋友,就将她撇一边了。

  陈蘅笑嘻嘻地道:“明儿一早,你帮我把谢雯借我的诗集交给筝姐姐,请她帮我抄录一套谢氏诗集。”

  袁东珠扁了扁嘴,“改日成不?”

  陈蘅去不了宁王府宴会,也不让陈筝去?

  冯娥问:“怎了?”

  “宁王府也给筝女郎、箩女郎姐妹下了帖子,听说西府也接到了帖子。”

  这次宁王府遍城发帖子,据说有的是三天前收到的,唯有身份贵重的女郎是今儿才收到,如四大世家的贵女,就今儿收到。

  陈蘅道:“你对筝女郎说这是我的意思。我刚知道谢女郎明儿要入府取诗集,劳她们姐妹辛苦一日,帮我抄录,回头我再设宴赔礼。”

  她微挑眉头,“阿东姐姐,你明儿无论如何也要把人给我留在府里抄诗集,否则,若被谢女郎讨回去,我没得诗集,就找你要。”

  袁东珠没见过此等不讲理的,谢雯什么时候说明儿要来取诗集,“你越发不讲道理了。”

  “与外人讲道理,我与阿东姐姐是外人么,我们是知己好友更是姐妹,与你讲道理,岂不外道。”

  袁东珠跟吃了蜜糖一样,用手凿了陈蘅一下,“得!得,我是说不过你,明儿我帮你留住人。”

  冯娥觉得这可不像陈蘅的为人性子。

  陈蘅沉吟道:“也不知道崔、谢、王三家的女郎有没有收到帖子、”

  袁东珠打趣道:“你不会让我去拦了她们,也不许她们出门吧?”

  陈蘅点头。

  袁东珠与冯娥交换了眼神,两人一脸茫然之色。

  陈蘅转身取出一个荷包,从里头掏出一把古钱,心头暗念口诀,一把执下。

  袁东珠觉得有趣,站在案前,看着桌上的古钱,她的蘅妹妹什么时候还会占卜,一撒完面容就变了。

  陈蘅道:“明日宁王府宴会有险,去不得。”

  “蘅妹妹,真的假的?你丢一把就知道了?”

  她的蘅妹妹这是要当道婆的节奏?

  备了古钱,还会占卜,刚才那凝重的样子,委实能吓人一跳。

  她想到陈蘅每日五更习的舞蹈,越瞧越像跳大神的,不得了,不得了,莫非蘅妹妹真要做道婆。

  陈蘅指着自己的胸口,“直觉,去不得!”她又道:“掷一把,更加肯定有险,万万去不得,明日劳阿东姐姐将筝姐姐几个留在府里。”

  她将一枚枚古钱收回荷包,揣回怀里时,“杜鹃,备笔墨!”

  冯娥忆起史上所写关于陈蘅的诸事,没听说她会占卜,但野史上确实记载有她身边似乎有精通玄门之术的异人。

  陈蘅将谢氏诗集交给袁东珠,叮嘱她明儿一早交给陈筝姐妹,将她们姐妹留在府里抄诗集。

  陈蘅与冯娥连写了好几封信,装好之后,趁着天色还未暗,让府中下人送往各府,这些都是与荣国府交好的世交、姻亲,她不能不帮。

  冯娥轻声问道:“郡主,到底卜出了什么?”

  “淫\劫、死\劫!”

  冯娥微张双唇,眼珠转了又转,历史上对宁王府的记载不多,毕竟南晋离亡国越来越近,南晋的皇族是生是死,后来的史书再无记载。

  她所记住的是陈蘅,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因她保护了家人、舅族,越上退守永乐县的南国世家,越早得已保全,在新朝建立之时,未能进入永乐县避祸的世家泯然于众,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而进入永乐县的世家大族,却在新朝站稳了脚根,再得以繁衍,永乐邑的存在,对后世大姓大族是个莫大的转折点。

  后来,也有北武南文之说,南人出文臣贤臣,北方南名将武臣。

  陈蘅这个弱女子,在乱世中护住了无数飘泊无依受到战乱的百姓与文人墨客。曾有历史评价陈蘅,说陈蘅之功是护着了魏晋的文化传承。魏晋是漫长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书法丹青的盛世,亦给后世诗文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桥梁作用。

  而陈蘅,在冯娥所晓的历史中,她自己就是一位书画大家,出生于南晋四大世家之一的陈氏,受到了家族极好的文化熏陶。

  如果不是她,无数的魏晋书册将会损于战火。

  如果没有她,十余年群雄争霸后的天下经济不会得到最快的恢复。

  她保住了文化,亦保住了一批当时的商贾。

  商贾们对恢复天下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冯娥道:“郡主,我明日不出荣国府,亦会劝阻七女郎、筝女郎留在府里。”

  难道史书中记载陈蘅身边有玄门异人之人,不是她身边人,根本就是陈蘅本身。

  冯娥看着陈蘅的眸光带着几分崇敬、膜拜。

  这眼神,就似袁东珠看着慕容慬。

  陈蘅早前想不明白,当卜出淫\劫时,豁然开朗,想到宁王府宴请的郎君,不是真正的君子,而是伪君子,如夏候滔、大司徒的族侄杨嘉等,这些人虽有才名,可这品德真不敢恭维。

  她已经猜出了真相!

  陈蘅唤来杜鹃,叮嘱道:“你使珠蕊阁机灵的侍女、仆妇去崔、王、谢三府,多带些一两重的元宝,给递信的仆妇打赏。叮嘱她,请她们务必告诉女郎:‘宁王府宴会有异,请府上女郎莫去’。”

  仅凭一句话,人家怎么会信。

  宁王府这此的动静闹得很大,或是身份贵重,或是在都城有些才名、美名者,全都在他们的应邀之列。

  杜鹃道:“郡主,怕是她们不会信。”

  “若不信,你就把信给她们。”

  冯娥接过话道:“杜鹃姑娘,刚才郡主让捎的话,还是告诉她们吧,没的惹出事来。”

  郡主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莫不是冯娥讲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阻止

  郡主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莫不是冯娥讲的?

  冯娥颇得郡主信任,就连袁东珠都有些酸意,说“阿娥才蘅妹妹最好的朋友罢”,可杜鹃几个却知道,冯娥是将自己当成臣属的,而陈蘅亦拿她当自己人。

  杜鹃、黄鹂曾私下议论,说冯娥对自己够狠,能将自己先前两次卖给陈蘅,不是狠角色是什么,但她如此决绝的做法,确实得到了陈蘅的信任。

  杜鹃小心翼翼地接过:“郡主,你的消息……可属实。”

  陈蘅微怔,“若消息属实,还会有人去参加宁王府的宴会?”

  “若不属实,郡主这般大张旗鼓地阻止世家女郎,可让她们如何看?”

  世家女郎们都是骄傲的,回头认为陈蘅戏弄她们,还不得与郡主闹起来,届时,只怕郡主的名声也会受到连累。

  “若是消息有误,我设宴与她们赔礼。”

  不过是赔个不是,总不能明明已经猜到,还看她们往火坑里跳。

  陈蘅又道:“送信的时候,若你们能见到女郎最好,与她们说,让她们设法阻止交好女郎参加宴会。”

  杜鹃应声“是”。

  为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郡主这般做,确实有些鲁莽。

  *

  夜里,崔女郎启开陈蘅的书信,瞧了一阵,“永乐说明儿出宫来要拜访我,叫我明日莫要离家。”

  崔夫人道:“你参加不了宁王府的宴会了?”

  据说满城的贵女、少年才俊都会去,自家女儿不去难免有些可惜。

  崔女郎道:“永乐有三年多没来崔府走动了,我还出去,岂不太过失礼。”

  崔夫人不无遗憾。

  五皇子正妃还未定,宁王世子的结发嫡妻两年前病故,这可是多少人都盯着的。

  崔家若出一个皇子妃或世子妃,地位更能再晋一层。

  崔女郎忆起珠蕊阁的白鹭与她叮嘱:“我们郡主说,请女郎莫要参加宁王府宴会,若是贵府家中长辈不能接受,只管说我们郡主会前来拜访。”

  她凝了一下,看崔女郎神色沉重,又道:“是我们郡主得了消息,说:‘宁王府宴会有异,请女郎莫去。’郡主还说,若是女郎有交好之人,也设法通晓、阻止她们去参加宴会。”

  崔女郎问道:“你家郡主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66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