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在刑部提刑司寻到了自己的位置,证明了她的价值。你呢?你的位置在哪儿,你的价值除了战场,又在何处?”
第九百九十五章 明镜录
“你呢?你的位置在哪儿,你的价值除了战场,又在何处?”
陈蘅道:“女子在这世道行事,付出的辛劳远比男子更多,只要你想,本宫会在陛下那里为你争一个机会。”
杨瑜有些手段,也有些谋略,她与袁东珠联手,才有了今日的荣光。
而对水战,她没有经验,袁东珠也是瞎子过河得自己摸索。
陈葳能在水军谋到一营主将的实职,可袁东珠却未必能谋到。
杨瑜不由沉吟着问自己:“除了战场,我还能做什么?”
张萍小心翼翼,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娘娘,属下……能不能给家中弟弟在水军求一个一官半职。”
张母看到莫十一郎、袁延寿都挣来了爵位,羡慕不已,又写了信来,催张萍给自家弟弟在军中求个职缺。
陈蘅道:“阿萍,你的弟弟武艺如何?”
张萍埋首不语。
杨瑜道:“阿萍,张家现在是尾大难弃,你有了好处,就想分一杯羹,你娘的心早就偏向你的弟弟。你父亲因屡考不中,连举人都做不了,无法再入仕,更是忧郁在怀,不部世事。
阿萍,你两个弟弟皆不通武功,就算会了些,也是这几个月新学的,上了战场,那可是真刀真枪。刀剑无眼,一旦他们中有一人伤及性命,以你娘和你两个弟妇的性子,肯定会埋怨你让他们丢了性命,受到了伤害。
无论你做什么,对于你娘、你弟妇来说,你都做得不对。”
冯娥想到史书中的杨瑜,她在天下一统之后,与娘家绝决,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爵位袭给衣钵弟子,而不是留给侄儿。
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
张家为了逼张萍就范,四处说她的坏话,说她不仁不孝,无情无义,她的弟妇甚至说张萍有疯病,畏惧男人,更说当年南晋都城,宁王府宴会,其实张萍早就失了名节等等。
皇后听闻后,颇是震怒,出面说项,亲书匾额,以信鼓励张萍。
张萍最终在朋友、皇后的支持下重新站立起来,之后屡破奇案,成为天下奇女子,更成立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明镜府”,北燕自此之后,出名的女仵作、女差捕、女提刑大多出自明镜府,成为明镜府的创府祖师。而后世的刑部提案司掌司大人,多是她这一派的女弟子,而她的女弟子们最终走向天下各地府衙,成为名捕、神捕。
晚年的张萍,在明镜府里传授徒孙们破案技巧,编著《明镜录》,将她一生遇到的奇案、大案收录在内,成为后世破案的参考书,其个人影响远胜过杨瑜、袁东珠之人。
后世,曾有史学家道:是凤懿皇后成就了一代神探张萍。张萍完善了《明镜录》,从解剖尸体,细微捕捉,到最后的层层破晓案情,一部《明镜录》涉猎解剖学、医学、药学,更涉猎当时的律法,风土人情,后世史学家对这部著作甚为推崇。
张萍也是燕太宗至高宗皇帝期间唯一一位最终做到刑部尚书的女官,与满朝男子站在其间,得两代帝王器重。
冯娥想到此处,道:“阿萍,阿瑜说得没错,无论你怎么做,对你娘和你两个弟妇来说,他们都不会满意。你的爵位只有一个,你给了大弟,小弟会说你偏心,会惹他不满。
你不防收三五个孤女做弟子,授其断案技巧,挑最优秀的女弟子继承你的衣钵。让她袭你之爵,明镜府,听听,这名字多好听。开派立府,说不得几十年后,天下最出名的名捕、神探都是你的弟子呢。”
杨瑜眼睛一亮,“这主意好!阿娥此计甚妙,女子不成亲又如何,照样可以开派立府、后继有人。”
她笑,讪讪道:“我只一个弟弟,他自来对我很是敬重、懂事,弟妇也是个懂事的,我的爵位自要留给侄儿。”
杨家的情况与张萍完全炯异。
张萍是家中母亲偏心,父亲不问世事,母亲有偏宠,父亲的袖手旁观,仕途不畅,直接影响了张家的两个弟弟。
张父一直想入仕,可北燕开启科考取仕之法,甚至还有武科举,文武并存的科举之路,取代前晋推荐制度,更为公平,却让一个自视为世家出生的人无法步入仕途。
陈蘅道:“阿娥,你的事我记下了,回去等着消息。”
冯娥再三央求,她不好再夺,她想不到好主意,慕容慬定能想到。
杨瑜道:“娘娘,属下的事呢?”她笑得有些傻。
“你自己先想好太平盛世无仗可打时,你能做什么,你不会想着在家里坐吃等死,当饭桶罢。”
后面一句,她可不会当成骂人,这只是故友之间的揶揄打趣。
杨瑜笑了起来,挠着头皮,“谁想当饭桶,我也想像张萍一样。”
陈蘅又对张萍道:“你在办案上是人才,心思细腻,可对处理家事却是一头雾水。阿萍,有些事当断则断,不断反受其乱。”
她凝了一下,“你不妨离开燕京一段时间。”
张萍怕家里寻来,上次张母带着弟妇、弟弟寻来,就吵得她一个头两个大。“做什么?”
彼时,为防家里闹腾,她听说冀州一带出了大案,领着女差捕躲了出去,听闻母亲、弟弟、弟妇未离开,又到他处继续查案,直至张母寻不着人,拿她无法,张母总不能追着张萍四处跑,最终只得带着儿子、儿妇回了永乐府。
陈蘅道:“与其止步于京,不如行万里路。北燕这么大,所辖十几省,又有数百州府,哪里有大案,你就带上赶赴哪里查案、破案,为自己积攒经验。
二三十年后,你走不动了,可以在家著书立传,我将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明镜录》。将你断过的案子都写出来,告诉后人,这些大案、奇案都是怎么一步步破的……”
天啦!冯娥的心颤了又颤,果真是凤懿皇后的慧眼识珠,成就了一代神探张明镜。
陈蘅这些话,可不就是历史后来发生的事。
陈蘅一侧目,看到冯娥那激动的表情,只片刻就释然了。
第九百九十六章 代天巡视
陈蘅一侧目,看到冯娥那激动的表情,只片刻就释然了。
杨瑜则以为冯娥怎么碍了陈蘅的眼,稀微担忧,又想道:冯娥可是皇后的心腹,就算她出再大的事,皇后也不会怪她。
她们几个人包括袁东珠,与皇后的感情是不同的。
张萍神采奕奕,“娘娘,你说下官能著书立传,还能留传后世?”
陈蘅点头,“只要你做得好,本宫会庇护你。待我回宫,便与陛下求情,为你争取一下可在北燕境内四下巡视冤案,更可以彻查冤案、大案的权力,可这官名就叫……”
“叫……”
总得有一个名头罢。
冯娥大声道:“刑部巡查钦差,代天子巡视各地,查冤案、办大案,还天下清明,还死者公道。”
哇——果真冯娥才是皇后的心腹,这种官名也能想出来。
巡视钦差,代表巡视,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官。
杨瑜简直佩服不已,她还没反应过来,冯娥就听明白了。
陈蘅点了一下头,“这官名有些意思。”
这不就是张萍的官职么,正因为在各地积攒的资历,受百姓爱戴,连男人们都不得不叹服,否则张萍也不会挣下一个世袭罔替的明镜候。
陈蘅道:“巡查钦差,代天巡查各地要案,不错,到时候请下一个信物带着,见此物如见陛下!”
冯娥又道:“尚方宝剑!见此剑如陛下亲临,有先斩后奏之权,对地方恶霸可按律斩杀。”
杨瑜瞪大眼睛。
冯娥一扭头,“阿瑜这狗头军师有用武之地,可以跟着阿萍去!”
她一下道破,不由锁了眉头。
杨瑜这一生,不是早年跟着袁东珠,后来就跟着杨瑜,与这二人都成了铁友,三个人更是一生的朋友。
她早前居然没想到,这才是历史的轨迹。
杨瑜道:“对啊,我可以给阿萍当狗头军师!”她当即起身,重重一拜,“娘娘,下官想好了,往后就跟着杨明镜四下巡查天下各地的冤案,他查案,我给她跑跑腿,出出主意,至少,我能让她办案时更为顺遂。”
陈蘅想着:这也是一条路。
既然冯娥在那一惊一乍的补充,必是行得通。
“也好,你们回家等消息!”
三人齐齐起身,感激行礼,“臣等告退!”
袁东珠见她们几个出来,个个面含喜色,她拦住杨瑜的去路:“你求娘娘给你一个新差事,是什么?快告诉我?”
杨瑜扬了扬头,“给阿萍当狗头军师。”
“阿萍?”袁东珠看了眼张萍,“她是提刑司郎中,需要你做军师?”
张萍道:“杨瑜是提刑司录事,整理卷宗,记录口讯。”
什么狗头军师,真难听,这不是娘娘开玩笑时说的话。
既然娘娘都应了,她收下杨瑜便。
她们一早相熟,又同为女子,比外头的人好使。
袁东珠似有不信,“阿娥,这是真的?”
冯娥笑微微地:“真的,娘娘做的见证人,阿萍很快就升官了,我们回去等好消息。”
袁东珠看着她们的背影,愣了一下,她们都讨到官了,她也要讨一个,“娘娘!娘娘……”
这声音,太娇了,听得陈蘅鸡皮疙瘩直冒。
不远处,谢氏、莫大夫人正领着侍女送羹汤过来。
莫大夫人说了声“我的个天”,“陈二夫人这是在撒娇?”
谢氏低声道:“弟妇可不是会撒娇的,要被二弟听到,恐怕比你我还难受。”
袁东珠热情地捧了点心,“娘娘,用点心!”
陈蘅睨了一眼,“袁东珠,你再阴阳怪气不好好说话,就给我滚出去!”
袁东珠笑了一下,笑得陈蘅心里直发毛。
“说人话!”
陈蘅抖了一下,这从哪儿学来这么一招,原就不是会撒娇的,一听她撒娇,能把人难受死。
袁东珠嘿嘿一笑,“三军重整,边城只留了十二营,哪个……哪个好些将领会没实职,娘娘开恩,给我安排个实职呗。杨瑜那样的,都能做刑部的录事官,我……我也能谋个官吧?”
陈蘅道:“你不是为了给你儿子挣爵位才去的战场?”
“什么呀?你看我这女将军当惯了,能做了内宅妇,不让我当官,我会憋死的。如果让我回家带孩子,那不得烦死我,再说了,你看我这样的,带得了孩子?婆母不是说了,我只管生,她帮我带。”
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亲娘?
陈蘅心下悲切,陈闯几个还真可怜。
“女子生来不就是带孩子的?”
“谁说的?”袁东珠提嗓门直吼,“我哪里不如男人了,上战场,照样打仗立功,怎么就只能带孩子?我就想当官,不让我当官,我会憋死的。这不三儿子,才两个爵位,这怎么分啊?给哪个又不给哪个?”
陈蘅一脸嫌弃地道:“你写信问问陈琅,说不得他根本就不想要你们的爵位。”
“为什么不想?”
她的嗓门能不能小些,吼得陈蘅耳根疼。
袁东珠浑然不觉,“我听说,护国公的三个儿子,还有嫡次子的嫡长子,个个都想爵位,父子五人的爵位,换来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能不稀罕吗?”
陈蘅摇了摇头,“要不要打赌,你家陈琅还真不稀罕你的爵位,他许另有追求。”
“不会是要当道士、和尚吧?”
还真与这差不多。
医族将陈琅带走,不就是因为他的血脉异于常人,是稀有的青气血脉,且是男儿身,接受了医族的教导,长大的看法与会是医族弟子。
他会坚守男子也自爱守身,男子也应和女子一样的想法,甚至还会娶一位医族圣女为妻,在医族繁衍子嗣,养育后代,最终变成一个医族人。
陈蘅道:“你不信,就写信问问他,待他回了家书,你再考虑其他的。”
袁东珠道:“娘娘,我们是姑嫂,又是挚友,你帮杨瑜、张萍,没道理不帮我对不对?你帮我弄个官当,剿贼匪也行,别让我与阿葳分开。”
陈蘅道:“你不与母亲商议商议,再有长嫂那儿,你随二兄走了,几个孩子看似留给母亲,长嫂也要帮着照看的。”
袁东珠坐在她身边,“要不,你给关关赏个县主、郡主当当,她可是长兄长嫂的长女,转眼就要议亲了,有个封号身份,好寻婆家。
第九百九十七章 说服长兄
她可是长兄长嫂的长女,转眼就要议亲了,有个封号身份,好寻婆家。
长嫂遇到长兄那种怪性子也委实不易。这世上的女子,哪一个不想凤冠霞帔,不想体面光鲜,年轻时盼丈夫给自己挣一份荣光,儿子大了,就盼儿子出息,给自己挣个诰命。”
莫大夫人与谢氏立在外头,袁东珠一直说话是大嗓门,即便她压低了声音,但外头还是能清楚地听到。
陈蘅试探似地问道:“你三个儿子两个爵位,总不能个个都有,要不……把你的爵位给长兄的长子。”
袁东珠心下一转,自己有儿子,这怎么可能。当即就道:“给阔儿,好啊!那你让陛下封阔儿当世子,只是……长兄能同意吗?”
谢氏在外头听到,心下又是一阵感动。
袁东珠大大咧咧,没有什么心眼,与这个弟妇相处起来也简单。
陈蘅不解地道:“你还真同意啊?”
袁东珠道:“为什么不同意,你帮我解决了难题,就像你说的分不均,倒不如给阔儿。”
开玩笑?
就算你应了,婆母会应?
婆母应了,陈蕴肯定不会应。
哪有长房长子去袭婶娘征战沙场挣来的爵位,以陈蕴的性子,肯定觉得这是羞辱。
这分明就是陈蘅在试探她嘛?难道她袁东珠看上去真像没心没肺的傻女人?
她的沉思,落在陈蘅眼里,就似有后懊悔。
“好了,与你开玩笑。”陈蘅微微一笑,“长兄性子是怪了些,这几年也苦了长嫂,陛下一早就说要封赏父亲、母亲,只长兄发愿不做北燕的官,不要北燕的功名,方才迟迟未提。你能想到的事,我早就想到了,只是担心惹来不必要的风波。
长嫂到底是妇道人家,长嫂看似柔弱,可与你相反,是外柔内坚之人,心里更是视夫为天,视子为天。你要真有心,就替我问问长嫂的打算,她能不能说服长兄出仕。
长兄在永乐府闲来无事,也不指望他做什么高官厚禄,我想让他出任鹿鸣书院的山长,只说没俸禄,每月让长嫂悄悄派去衙门领俸禄便是。”
袁东珠惊道:“书院的山长,这是什么官儿?”
“从六品,副山长两名是正七品。”
“这有什么好处?”
袁东珠像不耻下问的孩子。
陈蘅道:“你可别小瞧永乐书院,永乐府占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第一,永乐府是直隶府,知府能主持乡试;第二,永乐府有不亚燕京的藏书楼;第三,永乐府经数年变化,云集了天下最多的能人异士。
现在看着不显,只是一个小小的山长,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长兄就能桃李满天下。她不愿入仕,就去做个山长。
将来阔儿、阅儿入仕,遇上了难处,一打听,这位上峰是从永乐书院出来的,那位主事是永乐书院的学子,单凭长兄这桃李满天下的能耐,就能助他们兄弟平步青云。”
莫大夫人与谢氏在外头听到惊讶不已。
谢氏心下一暖,陈蘅步步谋划,连几十年后事的都想到了。
阿阔兄弟有这样一个姑母,还愁什么仕途前程。
袁东珠道:“听起来很不错,只长兄能应吗?”
“长嫂是长兄的枕边人,她不比你我更了解长兄,这劝人的事儿,就应该交给长嫂。你且瞧着,以长嫂的才干,别说一个长兄,就是五个长兄也能拿下,你只管去与长嫂说……”
袁东珠很是不解地道:“书院山长是个官儿,那他肯定不会去!告诉了长嫂,不是让她为难。”
外头,谢氏听得心潮澎湃上,为了儿子,她什么事不能做,大不了拉下脸面求陈蕴,早前他也不许陈阔入仕,还不许他下场应考,可后来还不是应了。
谢氏道:“娘娘,有什么事,你与我直说便是,不必请弟妇转话。”
袁东珠故作意外,“你听见了?”
莫大夫人尴尬地笑了笑。
谢氏道:“娘娘为阿阔兄弟思虑周详,我在这里谢过娘娘。”
袁东珠问:“长嫂能说服长兄。”
谢氏微微一笑,“就像娘娘说的,女人自有女人的法子,只要用心了,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端看自己有没有这份决心。”
陈蘅道:“长嫂若能劝服长兄,也不失为一桩为美事。”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389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