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让郡主不快,就得在另一件事上抚平此事。
陈蘅道:“为甚县令、县丞就得拿最难管的镇子?”她笑道:“你这法子不错,就让他们抽签好了。”
抽签是单凭运气。
冯娥道:“眼下最难的,是解决耕牛的事,总不能垦荒全靠锄头。”
“我有意让莫松在永乐县任主簿一职。”
陈蘅突地想到金掌柜。“金掌柜是瞧不上永乐县主簿一职?”
冯娥为难地垂首,“他想当官,至少也得县丞才能打动他,他引荐他的侄儿来,被二郎君给拒绝了。因着这事,我离开都城时,金掌柜提出要解约。”
“解约?”
“西府的陈茉自郡主离开后,一直蠢蠢欲动,她与六皇子走得近,想把他们带入六皇子府。我的父兄已选择六皇子做靠山,陈茉说服长辈,让陈茂纳了冯嫦做贵妾。”
冯嫦因参加宁王府宴会,毁了清白,以她的性子,必然不想死。
曾有人建议六皇子纳冯嫦,只是冯嫦若不是商贾女,又或是依旧有清白,两者有一,也是成的。
陈茉觉得冯娥难对付,就出主意让陈茂纳冯嫦做了贵妾。
冯娥道:“冯府,我愿早不回去了,可是父亲被主母说服,要将我许给六皇子做姬妾,六皇子妃行事泼辣,六皇子早心属陈茉,我若入府,哪里还有好日子。”
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而不是像现在,要沦为他人的姬妾。
“冯家曾在永乐别苑闹过,都被二估子给制止了,我若再不离开都城,恐怕……就被他们给得逞了。
第四百章 县库亏空(三更)
金掌柜背弃诺言,又得我给的二十几种菜谱,现下更是据为己有,有了六皇子做依仗越发张狂。
是属下对不住郡主,金掌柜背叛,而我亦变卖了都城的家业,是再不能回都城了!”
她变卖了清河大长公主留给她的家业,不远八百里之遥前来永乐县。
冯娥静跪在地上,“属下肯求郡主,将主簿一职留与属下。属下此生,定会对郡主忠心耿耿!”
又来了!
再表一回忠心。
为了赢得她的信任,冯娥也算够拼了,将自己卖了两回。
难怪她手头有银子,竟是把自己的东西全卖了才来的。
她这算是背水一战。
“杨瑜是怎么回事?”
冯娥道:“当日郡主离京,我将郡主的话转告她,她带着母亲、弟弟离了杨家,临动身时还带了冯夕儿。一路上,她自己的母亲化成病痨妇人,又将郑夕儿扮成小病痨,说是听说颖川郡主有名医可治此病,特意带着母亲、妹妹前去求医。
她弟弟则扮成马夫模样,在都城花了十二两银子买了一头大水牛,再用四两银子买了一辆旧马车……”
还真有奇巧!
病痨者,可不得被山贼们避而远之,赶的又是大水牛,每日白日赶路,夜里牧牛,杨妇人便在马车里小憩,这样走走停停,比钱武还先抵永乐到。一抵永乐县,寻到莫松置的郡主别苑,莫松听说是陈蘅的故人,收留了一家四口,又拨了一处小院子给他们住。
后来,钱武来了。
没多久,张萍带着自己的侍女风铃到了。
冯娥道:“杨瑜和郑夕儿不逃,宁王回城就要下手,杨家知晓实情,因她是庶子嫡女,定不会保她,她也是没法子了。”
世间,还是有坚强的女儿。
“她为何改了名字?杨雨,不是挺好?”
“是悟非大师给她的改的,悟非大师说她的命格宛如璞玉,非风雨打磨不能成器。”
燕儿站在寝院外,“郡主,唐县令、钱县丞与两位前任县令、县丞到了,说县衙已经交接清楚,特意回来与郡主回话。”
陈蘅道:“阿娥,起来罢。”
冯娥拍拍衣裙。
陈蘅道:“你是女儿家,原就活得不易,一套三进的院子,现下我还不知值多少钱,届时知晓的价格,我按成本价可你,他日你要转身卖屋,也当是我体恤你。”
“可是,属下挑回来的二十七家商户,待我离开都城时,已经只剩下十二户了,都说商人讲义,可越是做得大的,越是不讲诚信。”
“总有一日,他们会后悔的。”
“你说,能将豆腐铺、饯果铺、成衣铺的女掌柜给唤来永乐县么?”
“成衣铺的,属下说不准,但是豆腐铺、饯果铺原就是小铺子,一月赚不了多少钱,她们是女子,在都城生活不易,若是知道这里更容易些,定然愿意来。”
陈蘅点了一下头,“待县城建好,再唤不迟。”
“诺。”
燕儿又重复道:“禀郡主,唐县令、钱县丞带前任县令、县丞前来复命。”
“请进!”她又喝道:“杜鹃,奉茶。”
杜鹃从一边厢房出来,手里提着茶壶。
唐正、钱武与前任县令、县丞进入花厅。
钱武将交接的簿子递给陈蘅。
唐正不紧不慢地道:“自魏县令、高县丞打理永乐县以来,粮库亏空一万二千石,钱财亏空三万一千八十六两,现经过商议,魏县令承担七千石粮食,二万两纹银;高县丞承担五千石粮食,一万一千两纹银,这八十六两零头就抹掉了,到底大家还都在官场为官。”
别人做了几年县令,十万雪花银,可他们倒好,朝廷已经很久没有给地方官发俸禄,似乎忘了他们。
结果还担了前任亏空粮食、银钱的罪,替人背黑锅。
有苦没法说,不写借条,不在交接簿子上画押,郡主不给任职文书。
他们的官路可不想就这么中途了,何况听说那两处地方都是富庶地。
别说是几万两银子,就是十万两,他们也得认,也必须拿到任职文书。
陈蘅接过账簿,算看了一下。
钱武道:“这是二位县令、县丞写的欠条,承诺一年之内偿还此债。”
陈蘅笑了一下,“二位在朝为官,账还是尽快了结的好,若是传扬出去,对你们的名声不好。”
他们在永乐县,也得了一些好处。
比如,冯家欺男霸女的管事、庄头,为了结案,没少塞好处,他们最欢喜的便是有案子,一旦查下去,只有家资殷实的塞银子。
陈蘅拿着他们的任职文书,他们不敢把自己贪来的银钱拿出来抵债,更怕被人骂成贪官。
可是,亏空粮库,他们依旧是贪官。
陈蘅又问:“官衙上下官员的官印呢?”
唐正沉吟道:“县令掌印、县丞官印,下官二人已经接手。”
陈蘅近来也特意打听了一番,知主簿、县尉、司法、司户、典狱、司仓等都是有官印的,大小是官,大小也该有个凭证。
魏大仁有些紧张,“不瞒郡主,主簿、县尉等官吏的掌印,下官接任时,就听说丢了,只得县令印、县丞印。”
陈蘅面容微沉,“丢了?”
魏大仁、胡春来交换眼神。
是真丢还是假丢,恐怕只有他们才明白。
“听闻永乐县衙的小吏,多是魏、胡二位的亲信、姻亲。”
她笑。
与她玩这套,是想让这小吏的官职继续留给他们的亲信。
司户、典狱可是永乐县人氏。
“回郡主,程司户、陆典狱二人是永乐县人氏,这小吏的官职……”
“永乐县是本郡主的沐食邑,本郡主只任家臣,就算要选小吏,也会让官府公开择优选用,凭着溜须拍马就想为官的——休想!”
陈蘅这些日子可不是白待的,她拊掌一拍。
燕儿颠颠地捧过一只盒子,愤愤地冲两位官员瞪了一眼。
说谎不靠谱!
陈蘅从里头拿出一页公告,“这是三年前,县衙张布的公告,说有死囚逃狱,上头除了魏县令的大印,还有典狱的掌印。”
钱武歪头道:“魏县令,你说你接任之时,这些掌印就丢了,这上面典狱官印从何而来?”
第四百零一章 官印丢了
钱武歪头道:“魏县令,你说你接任之时,这些掌印就丢了,那这上面典狱官印从何而来?”
公告上的官印可是真实的,难不成这是用萝卜刻出来的?
陈蘅一甩手,“旁的,本郡主就不说了,但这既是衙门,该有的就不能少,既然此处还说不清,二位先回去,什么时候说清了,什么时候再来,我再告诉二位一声,这任职的文书上写的是今年五月一日前赴任,错过了这村,这县令的官职还是不是你们的可得另说。”
五月初一,离现在可不久了。
从这里到任上,路上还得耽搁。
这分明就是永乐郡主的要胁。
少一枚官印都不成,典狱与司户二人就怕丢了差事,哪里肯交官印。
看来,这回他们不下狠手,这二人是不交出来。
魏、胡二人交换眼色,在陈蘅的动怒中退出花厅。
陈蘅对唐正、钱武道:“你们是县令、县丞,若是一县之地都打理不好,他日还如何掌理一郡,如何进尚书省、中书省为官?他们说丢了,你们就信了?县令、县丞有权选拔得用的司户、典狱等小吏,被他们拽着官印,你们是准备纵容?”
唐正想整人,可他的人还未抵达永乐县。
而她母亲,又处处告诫他,叫他莫学其父,因为太过正直,反倒丢了性命。
钱武立时认错。
他的家人已经在前往永乐县的路上,铺子交给了他长兄钱文打理,他一家人往后就在这里生活了。
陈蘅恼道:“都回去再想想,你们要如何为官?将永乐县建成世外桃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可不是口上说的,我新建县城。不是建自己的府邸,而是先建官衙、学堂,你们当想想我的用意。
官衙,乃是一身正气、清明之所在,是替百姓做主之地;学堂更是教书育人之处,是要你们教化百姓,亦要本县的女子都有入学堂的资格,可你们呢?唯唯诺诺,上任说什么,你们就信了?
你们以为,他们俩亏空粮食、银钱,就当真两袖清风?错了,他们是不敢拿银子出来,怕我知道,会拿他们当贪官。
他们的任职文书可在本郡主手里捏着呢,若不是如此,你当他们会怕?”
她顿了一下,“司户、典狱不交掌印,就下令彻查。”她顿了一下,“燕儿,带他们去找盟主,向盟主借几个人,所有小吏的官印,一枚不能少,他们少一件,本郡主就是毁了任职文书,也不让他们得了好。”
贪了永乐县的银子,就想溜走,门都没有。
到时候,这些银子依旧一文不少地回来。
陈蘅可不怕他们贪,贪了也不是他们的。
燕儿奉令带了唐县令、钱县丞去找慕容慬。
钱武现在更肯定,慕容慬就是男子。
帝月盟的盟主,这郡主救下的人竟是江湖大盟的盟主。
燕儿说明了来意。
“借几个?”
燕儿看着唐正。
唐正揖手道:“借十个人。”
“来人,挑十个人给唐县令。”
“谢盟主!”
慕容慬若有所指地道:“唐正,你知为何自己叫唐正?那是盼你堂堂正正地做人,堂堂正正为官,现下倒把你的傲骨给丢干净。”
他有些失望。
他向陈蘅引荐此人,有保忠良之意,更是看重。
事实证明,唐正所为让他失望。
钱武的表现比唐正要优秀得多,唐正身为谏臣之后,竟不如一个商户行事公允。
唐正揖手答道:“盟主,在下……确实手头无人,郡主任的司法、录事又是女子。”
“张司法来了永乐县后,断过几桩案子,在永乐县百姓的心中可是奇女子。”
可她们不能帮他们二人夺权。
其他小吏,还不是处处听魏、胡二人的。
慕容慬指着唐正,摇头叹道:“自己无能,却怪手下有女子为官,我瞧张司法倒比无数身为男儿的司法做得更好。录事如何,且看来日罢。”
燕儿嘴儿快,很快就到处嚷嚷,说唐县令瞧不起女子,张司法还好些,他看不起杨录事,说杨录事无所作为。
杨母听到这消息,问杨瑜道:“阿瑜,你是不是得罪唐县令了?”
“那个书呆子的话,谁爱搭理?”
“可唐县令说到郡主跟前了,你可别一天乱跑,还是办点差罢,你可是领月俸的。”
杨瑜从自家的小院出来时,正同到冯娥。
冯娥道:“我现在是主簿了,我们可不能被那些人小瞧,要不,我们一起做事。”
“我又不懂断案、破案……”
张萍在这里倒是如鱼得水了,百姓们对她很有好感,走在大街上,还经常有人给她的侍女风铃塞些瓜果草蔬,饼饵点心等。
上回,还送了几块豆腐。
杨母瞧见后,越发觉得张萍能干。
冯娥拉住她道:“郡主建了学堂,说得有个章程,让我写,我……我那字还行,这用词用句可差你一大截。”
即便她有冯娥的记忆,写不出古人的文章,冯娥没写完文章、诗词,她也写不出来。
*
魏大仁与胡春来一商量,只能下狠手逼小吏们交出官印。
可不等他逼,唐正、钱武就带人将典狱、司户二人给抓回县衙,二话不说先下大狱。
吓得两家的家人四下找门子说人情。
典狱的老母怕儿子丢命,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总算寻回了典狱的官印,赶了个大早送到唐正手里。
司户的娘子也吓得不轻,现在保命比保官重要,弄丢官印可是够杀头的。
是,新任县丞大人就是这么说的,说有的大官因丢官印还会杀全家。
典狱、司户上交了官印。
另几个小吏闻风,正在思忖间,就听说唐县令有请,乖乖地将官印交出来。
上任县尉说自己接任时,就没有印。
唐正、钱武不信,拿他下大狱。
魏大仁与胡春来急得不轻,不交接完毕,他们无法拿到任职文书,上好的官职,是多少银子也打点不来的,永乐郡主分明是恼了。
县尉的官印听说在八王之乱时就没了,那任的县尉居然是八王之一的某王之人,跟着造反了,离开永乐县时,带走了官印。
可郡主的人不信。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26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