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责备,却带了几分宠溺。
“我不就是好奇嘛,我要去百里森林布阵,你偏让我多留一日。”
慕容想揖手道:“不知郡主要布什么阵?”
“阴阳九转阵,此阵最是玄妙,待我布成,阁下可以带人闯闯看,我想知道的玄门法阵是否能阻敌百里森林另一面的来犯者。若是可靠,他日天下大乱之时,我便不用在百里森林的外侧部署人马、兵力。”
这郡主能布阵,到底布得如何?
慕容想心下很好奇。
韩姬沏了茶水奉上。
陈蘅轻呷一口,“慕容公子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来给我送女细作的?”
她眼睛望向慕容想身后的少女。
这是他的打算,可他并没有告诉慕容慬。
陈蘅道:“今晨,我已占卜过了,你将北燕最有才干的谍者安插我身边打探消息,真真是可惜了。世间,消息来源最多的地方不是荣国府而是歌舞坊,越是鱼龙混杂,消息越多……”
那少女突地面容转白,“长兄,她……她太张狂了,让我堂堂郡主去歌舞坊为谍者不成。”
慕容想冷声道:“住口!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你挑三拣四的机会。”
她来南国,还不是听说博陵王就在南国。
她们为了追随博陵王的步伐才来。
没想他真在南国,还在永乐县,只是他的身边多了一个南国的郡主。
陈蘅不紧不慢地道:“郡主,入歌舞坊的不是只有伎人,还有乐师。”
这个女人到底怎么回事?
她虽言语不大中听,是因为在生慕容慬的气,慕容慬打乱了她的计划。
可她说的话,又处处在为他们所想。
陈蘅垂下眼帘,在琢磨前世知道的消息,她前世束于后宅,不是写就是画,后来有了柔柔,便一心围着她转。
她似乎记得,北燕定王并不是北燕先帝——燕武帝的骨血,而是燕武帝娶了一位名将的妻子入宫。这位名将亦姓慕容,原是孤儿,慕容的姓氏,是燕武帝赏赐。名将为救燕武帝而死,临终前将妻儿托付燕武帝照顾。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负帝恩
(续上章)名将为救燕武帝而死,临终前将妻儿托付燕武帝照顾。
燕武帝将此妇纳为妃,封为敬妃,明示后宫要尊敬于他。
说来也怪,燕武帝的后妃无数,早前的后妃连续生了六位公主,自敬妃入宫,一举产下前夫的儿子,颇得燕武帝欢喜,亲自赐名——慕容谥。
此子周岁时,敬妃被诊出已有身孕,此子便是现在的燕高帝。
敬妃生下燕高帝后,后妃们陆续生下皇子。
当年的北燕皇族,皇子之间争斗甚是激烈。
谁都知道,慕容谥不是皇家血脉,正因为如此,慕容谥行事沉稳、低调,从不与皇子们抢夺,却助自己的胞弟慕容谆打败两位嫡皇子,一路角逐,终登帝位。
燕高帝登基之后,就封自己的胞兄为定王。
这在之前,慕容谥只被燕武帝封了个“镇南候”,燕高帝更追封慕容谥的亲父为元定王。
因着父亲感情深厚,慕容想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统天下,是他们慕容氏的宏愿。
慕容谥与燕高帝兄弟情深,可谓全力襄助,更是将自己的儿女培养成才,北燕早有“定王府内无废才”的说法,这就是说,定王府内的子女,无论嫡庶,都有一技之长,是有才干本事的。
慕容想从小就被宫中太后、嫡亲的祖母告诫,定王府要助陛下完成心愿,这是慕容氏的使命。
慕容郡主恼道:“本郡主听说你是南国最有才华的女子,敢与我比武功吗?”
慕容想喝斥一声:“阿思,你再胡闹,我就着人将你送回去。”
原来,她叫阿思。
慕容思……
这名字倒不错。
“慈姐姐都能建功立业为北燕出力,我身为皇族郡主,享了北燕的荣华富贵,就当出一份力,我才不要被她给比下去。只要靠本事得来的封赐才是荣光的,我要告诉所有人:‘思南郡主’不负帝恩、不负朝廷,不负我的姓氏。”
她不要做个无用之人,她可以比慕容慈做得更好。
她更不是因为姓氏、出身得到封赏,是对得住北燕的栽培与看重。
慕容想捧起茶盏,淡淡地道:“好话人人都会说,得你自己做到才算是。出门前,父王就告诫过你,一离北国,你就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谍者,是为了北燕可以牺牲一切的女子。”
牺牲一切……
这是说,包括她的身体、名节,甚至于幸福?
陈蘅想到此处,心下错愕不小。
她突地想到一件事,前世晋德帝病重之时,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先后离奇身亡,有在战场中乱箭死的,有被马踏死的,还有在途中遇到山崩活埋的。
难道……
这不是意外,根本就是北燕人的阴谋,或是说,他们挑驳了几位皇子的感情。
北燕皇族的郡主都想为国效力,可南晋都城的德馨、宁王府大郡主却在残害自己的百姓,朝臣的贵女。如此一比,反是北燕皇族要可爱得多。
慕容想一抬手,身后的年轻男子递过一个盒子。
“这是我们出来前,陛下令臣转交给殿下的礼物。”
盒子由韩姬接过,又转给了慕容慬。
他启开锦盒,看到盒子里的东西,不由勾唇一笑,“这确实是父皇与母后之物,此次有劳想堂兄。”
慕容思冷声道:“你一走几个月,陛下近来可是想你得紧,你可莫被什么女人迷花了眼,忘了回家。”
慕容想一抬眸,慕容思立时住话。
他又呷了一口茶,有着贵族公子的儒雅大气,“听闻永乐郡主要将永乐县建造成世外桃源。”
陈蘅未答反问:“世子以为,这天下还有多久能一统?”
“这……”
他不知道。
慕容思鄙夷地笑了一下,“永乐郡主,你若能说出来,算你有本事。”
“卦象说要十年后。”
又是卦象?
陈蘅没有隐瞒他们的意思,以北燕谍者的消息网,她的所长所短,用不了多久就能被他们彻查个遍,甚至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得比她还清楚。
“原本北燕不用十年,野心勃勃的大皇子定会引起北燕内乱。”她吐了口气,“若北燕内乱,外有强将,内有贤臣,恐怕也免不了一场血腥征战。”
慕容思俏脸变了又变。
她这是讥讽?
说他们北燕也不太平。
陈蘅起身,“阿慬,若无旁事,我就告退了。”
阿慬,她什么都知道,还叫得这般亲昵。
慕容思心里骂了声“狐\媚子”。
她走了。
慕容想道:“荣国府在南晋朝堂的地位不低,听说晋德帝已经同意陈葳接掌烈焰军?而其长子陈蕴在是年轻文人的翘楚……”
慕容慬道:“堂兄若想让阿思进荣国府,此事还是作罢。阿思任性,弄不好,会给阿蘅惹来麻烦。”
慕容思跺着脚,“慬堂兄,你……欺负我,你们都瞧不起我,我……”
他完全无视慕容思的气恼,“我在都城滞留几月,荣国府后宅甚不安宁,陈氏长房的陈宏一家是个狠角色,一直虎视眈眈想拿阿蘅的把柄,若被他们拿住,不仅阿蘅性命难保,就是阿思也会难逃一死。”
瞧不起她!
所有人都瞧不起她。
慕容慬道:“此乃北燕大事,每一个潜伏在南晋的谍者都必须足够优秀,不能任性妄为,阿思她不是合格的谍者。若她想报效朝廷,可去沙场当个女将军,为甚非得学阿慈?”
真不知道伯父是怎么想的,居然让阿思这么冲动的小孩子来做谍者。
“我让人安排阿思去江南。”
慕容思见兄长不赶她回去,放下心来,一听说不是南晋都城而是去江南,又有些不快,好在总比回去要强。
都出来了,她定要看看南国的繁华。
慕容慬道:“唐正的家小来了?”
“来了,已经入了县衙。”
“眼下清苦些,以后会越来越好。”
慕容想笑道:“永乐能由着你安排我们的人?”
“在她眼里,没有南国、北国之分,只有臣民之别。她说,我能待未婚妻好,就该对未来的臣民宽厚。好像我若对南国百姓做了什么,就跟对不住她一样。”
慕容想笑。
这女子倒也有趣。
再见慕容慬,最大的感触,是他变了。
慕容慬以前是凌厉,而今却多了一些圆润、温和。
慕容想喊了声“秦壮”。
“世子,属下在。”
“稍后,你去找唐正,留在他身边做个师爷。”
“诺。”
这是要在永乐县插上一个耳目。
第三百九十九章 商户背叛
这是要在永乐县插上一个耳目。
“永乐县地处偏僻,今又有博陵王殿下助人建造世外桃源,你要在三年之内,将这里建成北燕以南晋的谍者总坛。”
慕容想站起身,“至于人手,我会给你安排捕快,再多的人,你自己想办法。”
“属下遵命!”
慕容想揖手道:“博陵王殿下,想有要事在身,不便耽搁,就此告辞。”
慕容思冲慕容慬吐了一下舌头,女儿家的灵动活泼气流露。
还真是个孩子!
她今年是十五还是十六,这么小就出来做谍者。
不晓得定王皇伯父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不是最疼这个女儿,居然让女儿来受这罪。
出得别苑,几人快步跟上慕容思。
“世子,博陵王殿下他是不是被南晋的永乐郡主迷住了?”
慕容想知道,他是动了心,动心的博陵王比冷漠的他更让人亲近。“不要瞎说,这只是用来迷人眼睛的法子,博陵王心系北燕,否则不会步步为营。阳显已经送回第二批军饷,我北燕掌控江南水帮,就得到了大半个江南财富。”
“此次博陵王回燕京,陛下许要立他为储。”
他是唯一的嫡皇子,可陛下当年并不是嫡皇子,依旧成功登基。
“陛下的心愿,莫要猜踱,我们办好眼下的大事。”
*
陈蘅回到寝院时,张萍、杨瑜姐妹已经离开。
冯娥还静立在那幅兰书前,静静地看着上头的每一个字,没瞧出来是兰花状啊,好像柳书还柳叶,可这兰书哪里像兰,偏生张萍直夸,说这有兰花之风,孤傲、坚韧又不失秀雅温婉。
“瞧出什么了?”
陈蘅一句话打乱了冯娥的没思。
冯娥回头一笑,“我以为兰书要像兰花,就像柳书像柳,梅花小簪像梅花。”
“柳书,不是你自创的,对吧?”
冯娥心下一惊,“郡主英明。”
“哪里是我英明,你连我的兰书都未瞧懂,又何来自创书体的才华,你是从哪里瞧来的柳书,亦是千年后?”
屋子里,并没有第三个人。
陈蘅是故意支开杜鹃等人的。
“是,在据此一百多年后,会有一个姓柳的文臣,他的书法就如柳书,因他姓柳,故取名柳书。”
一百多年后出现的文臣名士,她那时已经不在了,只是见不到,因为冯娥她提前看到了柳书。
陈蘅若有所思,“你想买三套宅院,又有些置店铺,甚至近来还出钱让百姓帮你垦荒养地,一亩地一两银子,垦成之后还可给他们养上三年。”
不交税赋,还给银子,这等好事,没有人不干的。
“你知道我与钱县丞的谈话,想传出消息,只要入永乐县垦荒,免收三年税赋,还能照人头送一人两亩地,多余的部分归县衙所有,两年之后,由里长出文书,由司户带人仗量后出具县衙地契……”
冯娥在钻她的空子。
陈蘅为此有些不高兴。
“我……”冯娥沉了一下,虽然旁人不惧陈蘅,但她不敢不敬,“属下是想开垦土地,如果郡主觉得属下所举不妥,属下愿意把开垦好的五百多亩田地交还县衙。”
“不必,我没这等小气。”
陈蘅只是不喜欢被人利用。
“永乐县尚无人来,不是不能来,而不是谁都能成为这里的百姓,太平帮那边,我已经许了好处,会择优将百姓迁入此事。”
冯娥听得迷糊,她这话什么意思?
想入永乐县,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今年五月,第一批百姓会从江南进入永乐县,我已给了钱县丞五千两银子,不如你给的高,只能一亩三百文钱,让百姓们翻地下种。否则,这一批百姓进来后,以什么为生?”
她给的价比郡主给的高。
郡主定是因为这个生气。
难道要让百姓说,郡主不如她待百姓们好?
冯娥真想扇自己一个耳括子。
“郡主,这些地,是你赁给百姓们的?”
“对,先赁二十年,前三年免税赋,这原就是荒地,若再收税,他们的日子不会太过艰难。”她顿了一下,“我会挑最善耕种的人去种本县的上等良田,而这税赋极高。”
“郡主现下垦荒,全都是即将进来的百姓。”
从来没有人自掏腰包请百姓垦荒变地,还要将这些地赁给外迁来的百姓。
冯娥道:“我倒有个主意,郡主可不实行承包制。”
“永乐县有八镇,官衙之中上下官员不少,让官员们各自承包一个镇,查看镇情,酌情垦荒。县令、县丞在高位,就选最难的镇子,若是干得好了,郡主再行嘉奖。”
她是郡主的下臣,当为她出谋划策。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25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