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txt
当前页码:第59页 / 共43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那你手里的可是一瓶?”

  是一瓶,可这也太少了些,这瓶子还真小。

  袁东珠有一种被算计的感觉,她立在旁边当石柱,用眼神威逼人容易吗?

  慕容慬提高嗓门,“极品美\颜圣膏,可美白嫩肤,用百年的老山参、冰山雪莲、上等珍珠等十九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不相信的,可以瞧瞧永乐郡主那如水的肌肤,再看看她脸上,犹记当年,永乐郡主被恶毒堂姐算计,容貌尽毁,可你们看看,她像被毁容了吗?”

  陈蘅看着站在草坪里大声喝卖的慕容慬,头顶飞过一群乌鸦。

第二百四十四章 皇子行商(十四更)

  陈蘅看着站在草坪里大声喝卖的慕容慬,头顶飞过一群乌鸦。

  这是北燕国皇子,什么时候做起商贩的生意?

  半个月前,贵女们就听说袁大司马府送了好些药材到荣国府,请朱雀调制美颜膏。

  这美颜膏的功效立竿见影,别说二十金,就是三十金、四十金,依旧有女郎们会买,美丽是不变的传说,有谁会嫌自己更美的。

  德淑公主凝了片刻,当即大叫:“给本宫留一瓶,给本宫留一瓶……”

  不是贵女,一个个如猫见到鱼,全不要命了,皆去抢美颜膏。

  慕容慬大叫:“一手钱一手货,概不赊账,大瓶二十金,小瓶十金,货真价实,乃世外神医门不外传的秘方,抹三日见效,抹十日变白,抹一月嫩肤,抹一月如换了一个人,五十岁的妇人抹上一月如四十岁,四十岁如三十岁,妙龄如花女郎抹了如天仙……”

  北燕皇子?这肯定是假货,他做起生意来。

  他今晨死皮赖脸地要进来,打的就是这主意。

  他入王园,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美/颜膏。

  陈筝讶异地看着朱雀。

  陈箩惊道:“没弄错,她们……都围过去了。”

  说话的是宁王府大郡主:“朱雀,一瓶二十金,你怎么不去抢?”

  她也想要,可这价儿未免太贵了些。

  “你卖得也太贵了。这大瓶最多二金,小瓶一金……”

  慕容慬拉过袁东珠,“我的美/颜膏是最好的,你们看着袁女郎的脸,我现在当场示范。”

  一分价钱一分货,他的货最好,这价自然就是最贵的。

  冯娥站在陈蘅身侧,“郡主,你有没有觉得朱雀很有做商人的潜力?”

  说得顺溜的话,还知道现场示范让人瞧效果,这些可都是后世才有的?

  难不成……

  千年前的三国乱世也有一个经商天才?

  还是说朱雀也是穿来的?

  袁东珠嘟囔道:“你真要我示范?”

  “想不想我指点你武艺?”

  想,当然想了,为了这事,上回她缠了他好久呢。

  袁东珠眼睛透亮,“好!你说什么都成,我都听你的。”

  他指点武功,可不就成了她的师父。

  他终于答应要指点她了,别说只是示范,就是让她去打人,她也乐意啊。

  有侍女铺上席子,袁东珠坐在上面,慕容慬先给袁东珠净脸,再涂抹了美颜膏,最近时常给陈蘅净脸、按揉,他动作越来越熟络,他只抹了半张脸。

  “效果这么明显,左边又白又嫩,右边又黑又粗……”

  慕容慬道:“大家看到效果了,我现在将她整张脸都抹一遍。”

  神奇的变化就在眼前,待袁东珠起身时,明显比早前白了许多,肤色好了,以前觉得袁东珠长得一般般,现在居然就是清秀美人了。

  谢女郎大叫一声:“二十金,我这是四百两银票,给我一瓶大的。”

  陈箩的眼睛追着袁东珠,“筝姐姐、蘅姐姐,美/颜膏真的很好使,袁女郎变漂亮了!”

  她能瞧出变化,其他女郎自然也能,有权有势的比比皆是。

  德馨公主大喝一声:“朱雀,你有多少,本宫包圆了!”

  德淑挤在人群里,“六皇姐,你包圆了,我可怎么买?我要给母后买一瓶回去。啊呀,谁踩我的脚……”她轻呼一声,“我的银票,五百两,不用找,快给我瓶大的。”

  陈筝汗滴滴的。

  这不是陈蘅的女护卫,陈蘅就不说点什么?

  “一千两银票,两大一小,快给我!”

  “四百两,我要大瓶。”

  “二百两,我要小瓶……”

  一双双白嫩的柔荑伸出,只只手里都握着银票。

  激动的女郎自己抢购,冷静的女郎则让侍女去买。

  人群里,声音此起彼伏。

  陈箩小孩子心性,提着裙子往里挤,“我也要,我也要,给我留一瓶,我要大的,我有钱……”

  陈蘅淡然地望了一眼,转身往花丛行去。

  隔河而望,王园东园少年才俊们已开始写字绘画,有人穿梭在写绘之人的旁边,似在欣赏。

  冯娥问陈蘅:“郡主,你可有美/颜膏的膏方?”

  她不会平白无故问这话,对冯娥,陈蘅一直看不透。

  陈蘅道:“但说无妨。”

  朱雀制作的美/颜膏效果极好,冯娥很是心动,她不能独占,但可以做这笔生意,“如果郡主有膏方,可大批量生产美/颜膏,一瓶二十金,若是产得多,这得多少钱?”她又恐陈蘅多心,忙道:“除去成本,属下愿与郡主二八分利,我二,郡主八。”

  陈蘅歪头,细细地打量着面前的冯娥。

  “郡主不信我?我可以签契约,未来十年,不,二十年,这一生,冯娥都跟着郡主,奉郡主为主。”

  世间,没有将自己卖两次的人。

  冯娥确实让她刮目相看,被清河养在深闺,却能在两天之内说服二十七家商户,这就是一种本事。

  “投名状上,你携二十七家商户已奉我为主,我已经收下你了。”

  冯娥笑了一下,“属下可以再补签一份契约,若是属下违背承诺,郡主可以严惩,甚至……要冯娥的命。”

  她必须赢得陈蘅的信任,唯有这样,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世间最厌恶的就是墙头草,而她是不做墙头草的,她只要跟在陈蘅的身后就好。

  陈蘅微微眯眼,“我倒是好奇了,你不与我二兄合作却定要与我合作,这是何道理?”

  冯娥咬了咬唇,难道要告诉她:你是未来能与皇帝并肩的皇后,也是南朝唯一一个让她觉得最安全的人,跟着陈蘅能保全性命,更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她拿定主意跟着陈蘅。

  陈葳虽好,但与陈蘅一比还是差了许多。

  既然要抱大腿就得抱最粗、最靠得住的。

  冯娥灵机一动,很是诚恳地道:“郡主是女郎,冯娥也是女郎,唯有与你合作,才不会非议冯娥,也不会非议郡主。冯娥在清河公主府,见到的龌龊太多,只想安安稳稳地开店做生意,清清白白地做人。”

  清河之女,想要清白做人?

  只是身为清河的子女,早已经没有了清白可言。

  陈蘅问:“过去数年,你在都城一直有胆怯之名,难道你在清河公主府是故意装出来的?”

  冯娥沉声道:“我……不喜义母的行事、性情,可她到底是长辈,我若不装出胆怯样子,早被居心叵测之人给毁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惹猜疑(十五更)

  冯娥沉声道:“我……不喜义母的行事、性情,可她到底是长辈,我若不装出胆怯样子,早被居心叵测之人给毁了。”

  清河大长公主养有面首,府中商有商贾、权贵出入,但凡是有权有势有貌有才的男子,无论是上至六十岁,还是下至十六岁的,都可以成为她的裙下之臣。

  冯娥有这样的生母,她的名声亦不好,但她生活在公主府,想要保全自己,她装出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若遇一些稍过分的事,她就扯着嗓子尖叫,因着这儿,公主府的面首、商贾不敢打她的主意。

  权贵们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这种胆小怯懦扶不上墙的女郎,他们还真不喜欢。他们喜欢风/情万种,容貌绝色的,像冯娥这种胆小怕事,他们身边的侍女就有不少。

  “郡主,属下手里也有一些胭脂水粉的方子,只没有朱雀娘子手里的好,若是拿到朱雀娘子的美颜膏配方。郡主的胭脂水粉铺一定能名动都城,甚至名动天下,若有了名气,里头的胭脂水粉就能卖出天价,肯定就能赚大把的银钱……”

  陈蘅没想过开铺子,可冯娥一口一个“郡主的胭脂水粉铺”。

  她看了眼冯娥,对冯娥定要跟着自己不解。

  冯娥说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可身为清河大长公主的女儿,她哪里还有什么名声?

  陈蘅不是在乎名声的人,觉得最靠不住的就是名声。

  “你……想开胭脂水粉铺?”

  “是,不仅开铺子,还自己开一家胭脂水粉的作坊,在天下大乱之前,大赚一笔,有了钱,郡主就能建造永乐县……”

  陈蘅面容一沉,掠过一股莫名的怪异。

  她让父亲、二兄呈疏求取永乐邑的打理文书,让她拥有任免永乐县境内所有官员的权力,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天下大乱之前给陈氏一个退路,一个可以在乱世活下去的地方。

  “冯娥,你知道的真不少。”

  冯娥小心肝颤了一下,拧了自己一把,又说错话了。

  原来,这时候的永乐郡主就已经在谋划了。

  以前看着史书,还笑道“这些史官就是瞎吹,故意吹捧,凤懿皇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就能为未来十年、百年开始谋划。”

  如果她的话不曾说中陈蘅的心事,陈蘅不会是这个表情:意外地、错愕地,有片刻的恼怒。

  史书没写错,原来有志向的陈蘅,这个时候真有此打算,而自己一番话,被道破了,也难怪陈蘅的眼神犀厉。

  “谁告诉你天下将会大乱?又是谁告诉你我要建设永乐县?”

  冯娥垂首,小心地答道:“属下以为,郡主非寻常女子,高瞻远瞩,寻常女子依附父兄,可你却会保护自己的家族与家人。”

  她表现得这么明显,慕容慬知道她的心思,是她告诉他的。

  冯娥是从哪里瞧出来的?

  陈蘅冷声道:“开胭脂水粉作坊与铺子,你需要多少银钱?”

  “属下手中还有些银钱,属下想要朱雀姑娘手里的美/颜膏配方。”

  “一个配方,你就愿与我二八分利?”

  这个冯娥越来越奇怪,她不捧其他人,如比她身份高的德馨、德淑,也不是行事霸道的宁王府大郡主,却偏偏是她。

  明明有机会与陈葳做生意,认陈葳为主公,可冯娥却弃二公子而执意选她。

  冯娥果决地呈递《投名状》表忠心,这也是世间男子都少有的果毅。

  冯娥道:“郡主,一旦拿到配方,属下定不会外泄。这个方子只属下与郡主、朱雀三人知道。”

  她声声称属下,言辞之间尽是恭敬。

  陈蘅愿意帮忙冯娥,也愿意用荣国府的势力来保护她,可是冯娥总给她一种看不透的感觉,这感觉很不好。

  也许,她得为自己与冯娥之间占卜一番,看看冯娥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容我考量几日,待我想好,让人回话。”

  冯娥坚持道:“明日一早,属下将新契约送来,若是郡主不满意,可以修改。”

  她还真将自己卖了两次。

  从来没有见过冯娥这样的女子,胆大又有主见,还能在两日内收服二十七家商户。

  陈蘅道:“你说得没错,我想拿到永乐县的打理文书,虽说陛下将永乐县赏赐给我作沐食邑,一日没见到文书,我一日就没有任免县内官员的权力,唯有县内官员是我的人,永乐县才真正是我的。”

  “郡主不必忧心,以属下之见,在年节之前,文书就会送达郡主的手里。”

  陈蘅道:“但愿如此。”

  冯娥顿首道:“郡主此次引荐李倩入会,以李尚书令大人的性子,定会在朝中替郡主美言。袁女郎与郡主交好,袁大司马又对郡主心存敬意,亦不会阻拦此事。”

  袁大司马是粗人,但也是恩怨分明的,在他看来得人恩惠就当报恩,他的报恩就是帮陈蘅说话。陈蘅能与他女儿成为朋友,没像其他人那样瞧不起袁家,这就是知遇之恩。

  如果陈蘅拿不到永乐县的郡主掌理权,就不会有后来的“永乐郡”。

  陈蘅道:“你是说,现在朝廷迟迟未下文书,是有人阻拦。”

  “宁王、大司徒、左仆射。”

  冯娥知道这些人从中作梗,难道是在清河大长公主府里听说的,清河结交的人形形色色,消息亦多。

  “郡主,酒楼、茶肆是收集消息的最好地方,宁王阻止朝廷给永乐郡主打理沐食邑的文书,是因为他想拿到宁州的拪文书。宁王是灵帝之时就封为亲王的,可这么多年,他不能离开都城,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前往宁州打理封地,甚至于宁州六县的县令、县丞等官员亦由朝廷任免。”

  “宁王以自己不能自治封地为由,阻止我打理沐食邑。”

  “是,据属下所知,荣国公递折之后,陈二公子也曾郡主递过折子,可都被宁王、大司徒与尚书令等人阻了。陛下没有阻的意思,毕竟那只是一县之地,对他来说算不得大事,可若一州之地交给亲王自治,他却不放心。

  德治初年,八藩王之乱的教训,让他不得不妨。有史以来,却没有得到一县沐食邑的公主、郡主作乱的历史。”

  冯娥觉得,自己不仅是陈蘅的属下,也应该是她的谋士。

  想着自己许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号,她就有些激动。

  陈蘅赞赏地看着她。

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斗技(十六更)

  陈蘅赞赏地看着她。

  冯娥似得了鼓励,继续道:“属下以为,郡主想尽早拿到文书,不妨主动求见太后。”

  “太后不理政务。”

  “可是郡主现下不是与太后娘家的侄孙议亲。”

  莫氏是太后教养大的,虽是娘家侄女,又情同母女,爱屋及乌,太后待陈蘅也不同。

  就算拿到永乐县自治权,便宜的还是太后的娘家。

  历史上的莫太后,在晚年时一直对娘家心存愧疚,正是因为这份愧疚,才让广陵莫氏在乱世天下占据了一席之地。

  任朝代更迭,莫家始终屹立不倒。

  尤其是莫西这一脉的后人,顺遂从前朝过度到新朝,他的后人出了两位丞相、六位翰林、更有三位六部的尚书,甚至还出了一位太后、三位王妃。在新朝屡屡入仕为官,让永乐莫氏继续传承,亦继续造福于百姓、效力于新朝。

  陈蘅歪头:“你说话前后矛盾,先前你说,在年节之前,永乐县由我掌理的文书就会下达,现在又要我入宫求见太后……”

  冯娥所言皆是实话:“若郡主入宫求太后,此事将会事半功倍,有郡主求助太后,文书就会尽快下达。”

  她是这个意思!

  陈蘅立在西园河畔,蓦地抬头,却见河对岸静立着一个蓝袍少年,正脉脉情深地凝视着她。

  冯娥轻呼一声“王三郎!”

  王灼抱拳揖手,“见过陈氏阿蘅!”

  不是永乐郡主,只是陈氏阿蘅。

  在他眼里,没有郡主,只有陈蘅。

  陈蘅还了半礼,“见过王三郎君!”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59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