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为冯娥,他走出了求而不得的感情。
他对陈蘅,不过是他一个人的爱情罢了。
他终究是要娶妻生子的,他的肩上担负着繁衍王氏血脉的重任,他不能逃避。
既然终究要成亲,娶一个自己熟悉又不厌恶的人,且冯娥现下已经让他心动,冯娥虽商女,虽是清河公主的女儿,可她到底与清河、与冯商贾都是不同的。
*
陈蘅与慕容慬订了亲,少有出门。
慕容慬的八弟在永乐邑留了下来,说要见识见识这里的风土人情,实则是在太平帮里帮忙,一来是查账目,二是与太平帮的帮主、长老们谈下一步如何走?
陈蘅再见到冯娥时,冯娥带着王灼,她大方地牵着王灼的手,瞧得陈蘅与陈蕴颇是意外。
陈薇更是连连叫嚷:“王世兄和冯县主好了?这是几时的事,他们成亲了,你看冯县主拉着他的手……”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谢氏摇着扇子:“有些日子没见着冯县主入府。”
她早前还想着把王灼说给娘家侄女呢,这桩亲事怕是不成了。
冯娥近了凉亭,福了福身,“见过郡主,见过君候、夫人。”
陈薇依旧好奇地打量着,“冯县主,你是几时与王世兄好的?”
王灼揖手,落落大方一拜,“今日登门打扰,是来寻世伯母的,我……我与阿娥的婚事想请伯母帮忙。”
阿娥,他叫的是冯娥。
最欢喜的就是陈蘅,她摇着团扇,用扇轻拍着冯娥的额头:“我道这一月不见人,原是有意中人了。哈哈,你与王世兄,怎么瞧怎么合适,恭喜你们,贺喜你们,我领你们去我阿娘院里。若是阿娘知道你们有心,定会很高兴。”
不高兴的人有之!
莫家四夫人不高兴。
因莫三舅单立一支,由郎主升为宗主,莫老夫人升为太上夫人,莫三夫人升为老夫人。
四少夫人升为四夫人,四夫人有个女儿,今岁十二,她还想着让莫氏保媒,将女儿说给王灼,着实王灼的才华好,人品贵重,虽遇灭门之仇,却能坦荡于世,令人感佩。
莫三舅、莫四郎主没少夸赞。
莫老夫人、四夫人与莫氏看到陈蘅领着王灼、冯娥进来时,个个瞪大眼睛:上次来时,王灼衣着得体,却难掩落拓之色,今日再见,换上簇新绸缎,又回到都城那个翩翩贵公子模样。
冯娥略有羞涩,小鸟依人,步履却不乏从容地跟在陈蘅身后。
王灼快走几步,低声打趣道:“我道你最是大方,倒让我瞧到你害羞的样了。”
她原就不好意思,被王灼一说,脸颊通红。
恼道:“你再说?”
“好!好!我不说。”
惹得莫氏跟着欢喜起来。
王灼痴情陈蘅,现在好了,有了新的欢喜人,又来见她,以往之事,算是揭过去了。
她自幼与王牧夫妇相熟,两家的交情匪浅,能看到王灼成亲,他日百年之后,在九泉之下也能与王牧夫妇有个交代。
王灼带着冯娥长身行礼,“禀世伯母,今日登门,是有求于伯母,我与阿娥的长辈都不在,想亲世伯母为我们二人主持婚礼。”
陈蘅勾唇笑道:“母亲,我与阿娥情同姐妹,王世兄与长兄二兄自小也情如兄弟,不如你收了王世兄做义子。”
若莫氏为义母,更能名正言顺地为王灼主持婚礼。
他是姓王的,若有这个因头在内,也是陈蕴兄弟的一个助手。
莫氏忙道:“阿蘅这话不错,王灼,你可愿意认我为义母?”
王灼连连揖手,“义母在上,请受灼一拜。”
一时间,笑声朗朗。
莫老夫人笑出声来。
莫四夫人道:“姑母,这王家可没了,要是都城知道你收了王灼为义子……”
陈蘅不屑地道:“都城的人知道了,还能到我永乐邑夺人不成,朝廷有这本事,岂不早将各地贼祸平了。”
莫老夫人瞪了眼四夫人,会不会说话,原是好事,提这作甚?
朝廷要有定贼的本事,天下也不会乱成一锅粥。
现在西北、都城、洛阳一带大旱,听说上个月江南闹了涝灾,淹没了不少村镇,盼雨的天干,盼太阳的偏遇大涝。
有广陵族人写来书信,想来永乐邑定居,被太上夫人厉声道:“以前想留在那边享富贵,而今江南闹了灾,又想来永乐邑。不予回信,亦不得同意,对于摇摆不定之人,不得再管。我们登船之时,就说好各家自作主张,一旦选定,不得再予返悔。”
老太公仙逝后,与大房最亲近的三房不如从前。
他们分支离开,三房的人就去了南方福州,说要在那边建支。
三房离开时带走了二十多户族人,相随之人不比晋陵莫东带走的人少。
对皇族的人,莫氏与陈府很失望。
若没有皇家的纵容,莫静之凭甚占夺了莫家最好的家业去。
现在的莫静之野心越来越大,上个月又写信来,说荣国府闲置,说要将荣国府借给皇贵妃的娘家父兄。
说是借,不如说是强夺。
第五百三十二章 义母
说是借,不如说是强夺。
一旦借了,她就不准备再还。
莫氏看信后,找了太上夫人叫苦。
太上夫人摇了摇头,“以前在我跟前,不似这等人,而今行事倒越发像她父亲,张狂,没个拘束。”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太上夫人生了几个儿子,除了次子,个个还算成器,偏生最有才华的一个,却是最自私的一个,只顾一味的任性妄为。
莫氏道:“说是悟缘大师说的,她是帝凰女,乃是天命所归的凰女,能助大晋国运,因着这儿,便是皇贵妃与太子也偏着她。”
被人捧太久,莫静之有些飘飘然。
现在的她,再不是曾经无欲则求的淑女。
这会子莫氏伸手扶起王灼,“好灼儿,往后,我就是你义母,遇到难处,只管来找我,阿蕴是你义兄,也是你长兄……”
陈蕴与妻子、陈薇刚进来,听说莫氏收了王灼做义子,也是喜上眉梢,“母亲,这可是件天大的好事,待我们一出孝,就摆摆酒宴,好好热闹热闹。”
陈蕴对王灼有爱才之心。
莫氏唤了邱媪,拿着一只荷包,“你现下不易,先拿着花罢。”
很明显,里头装的是银票。
“义母也是母亲,我让你长兄给你预备一份家业,你可不许推辞,这是我的一份心意。”
陈蕴知道:“母亲,我带三弟去书房说话。”
“去罢。”
王灼本想将银票还回去,可莫氏已经说了这话,他亦知道,整个永乐邑,最有钱的是陈蘅,其次是陈府与冯娥,再是莫家。
莫家的家业还是陈蕴帮忙置下的,虽有店铺、宅邸、田庄,到底是新置的。
莫老夫人问道:“永乐,听说太原名士王玄龄给你写了拜帖,请求来永乐定居?”
“是有这回事。”
近来,寻陈蘅的人不少。
莫家的四位夫人都私下寻她,陈筝想给自己娘家父兄在这里置一份家业安居,只是县衙明文规定,置业也得照了规矩,而莫家是早前置的,不受这规矩约束。
又有金陵织造坊大东家来信,愿携三百织造户前来永乐邑定居,陈蘅在太平帮、水帮查实之后,亦一一应允,通过帝月盟弟子将文书递到各人手中。
没几日,陈府放出话,老夫人莫氏收王灼为义子,七月初二,冯县主与王灼订下婚盟。
北燕八皇子闻到此处,凝了好一会儿。
冯娥订亲了,对方是名动天下的少年才俊王灼。
这两个人什么时候凑一块了?
燕楚与大长老看着摇扇动作猛然加快的八皇子。
燕楚道:“八公子,冯县主是主上那里都挂了名号的奇女子,这几年没少替帝月盟出力,便是我盟弟子也尊称一声‘女先生’。”
八皇子恼道:“这王灼是几时来的,居然敢抢本公子的人,看本公子不灭了他。”
“若公子真这么做事,主上与殿下那里我们都不好交代。”
王灼的声名极高,便是殿下与陈家也颇是看重。
大长老微微笑道:“八公子想娶奇女子为妻,这永乐县还有一位张司法,乃是断案、破案的奇才,受人敬重。”
万不能让八皇子坏了事,陈蘅不仅是未来的博陵王妃,还是帝月盟的圣女,这些年,没少运畴帷幄,就是都城那了来钱的铺子,皆得益于陈蘅与冯娥。
燕楚道:“冯县主不能与永乐郡主比,以她的出身,主上定然不会同意你娶冯县主,反是张司法,你们结成良缘的机会更大。
张司法的父母携着他二叔两家人已抵永乐县,近来其母正逼着她嫁人,听说登门求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了。”
张萍有本事,看着凶,实则讲情义。
玉司工就有心替重孙玉三十聘为贤妻。
钱县丞亦打了主意,想聘回家做儿妇。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性情贞烈的奇女子,哪家不喜。
即便是永乐县,也抢破了头。
八皇子此刻想要抢亲,抢的是冯娥,可他又不是那种纨绔,北燕皇家自有规矩,他若敢抢,燕高帝就能治他的罪,他不得不有所忌讳。
冯娥若由八皇子聘为正妻,冯娥到底是商贾女,身份不够。可若是纳妾,现下冯娥与王灼要订亲,以冯娥的性子,自是宁为妻不为妾。
大长老道:“八公子相中了人,还是早遣中人、媒人提亲,若再晚,这最后一个奇女子也成他人妇喽!”
提不提亲?
八皇子想到初识张萍,就被她凶巴巴的样子给吓住。
想起来略有迟疑。
要是娶回去,天天给他摆脸色,他也别过好日子。
“听说太原王氏将入永乐邑,王玄龄可是出名的老狐狸,要知道本县有这么几个奇女子,指不定就让他的孙儿前来求娶,八公子再不动手,就娶不上喽。”
博陵王都能娶南国贵女,八皇子再娶一个也没什么。
要一统天下,若娶南国贵女,反而有助天下大势。
大长老的儿妇也是南国人。
燕楚的嫡妻是北国人,后宅的两位侍妾可是十打十的南国人。
这一年的夏天,似乎是个好日子。
就连杨宅也有几个媒人登门,或是求娶郑夕儿,又或是求娶杨瑜。
郑夕儿一见媒人就躲。
杨瑜则直接呼道:“嫁人?嫁什么人?我在官衙为官,还需要嫁人,明明花着我的嫁妆,却说在养我,本娘子不受那闲气。”
这话传出去,又是在县城议论了一阵子。
不管如何,张母权衡之后,物色了几个人选,学了莫氏的样儿,将名单放到张萍跟前。
“阿萍,冯县主都辞了主簿一职,荐了未婚夫王三郎去当差。这女大当嫁,你可不能再去了,我瞧司法一职还是引荐你弟弟去。回头我拉下了脸面,去陈府向老夫人求求情,有你和你父亲帮衬着,他也能办好差。”
乱世之中,当个小官也算是官,就跟在都城有官的和没官的,出门脸面和地位都不一样。
张萍想到唯一一次心动的人是王灼,对其他男人,她都觉得恶心。
嫁人,开什么玩笑。
弟妇比张母更热心,拉着张二夫人在外头给她挑人。
弟妇热心,是想让张萍早些嫁人,只要她一订亲,这县衙的官就不能再做,由夫主顶上,她也能当个官夫人,出门亦有面子。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世家入境
(续上章)弟妇热心,是想让张萍早些嫁人,只要她一订亲,这县衙的官就不能再做,由夫主顶上,她也能当个官夫人,出门亦有面子。
永乐邑说是一县,就像是封邑之国,有自己的规矩、律法。百姓们淳朴、热情,他们住上几日就越发欢喜,城里很热闹,吃食上头比都城还精致,果蔬品种不输都城,更重要的是这里不负“世外桃源”这词。
张家人一来,又与城北的莫府相识、陈府相熟,也有个走动的人家,偶尔几家的夫人相约在城西的戏园子里,包一个雅间,在里头要上几壶好茶,吃着零嘴听戏。不看戏时,戏台上有卖艺的弹琵琶艺、吹笛人,一面听着音律,一面说着闲话,最是自在。
老文士,有他们的去处,郡主花园藏书阁旁,有一座书香茶楼,里头供茶点,可以在那城看书说话议天下事。
年轻公子郎君、读书人,则能去入诗会、书画会,能结识不少的朋友。
张萍的二弟弟、二妹皆入了学堂,每日比上衙门的张萍还要忙,一到时辰就出门,每日归家脸上亦洋溢着喜色。
冯娥制出一种人力车,只需由一个壮年家仆拉着,上头能坐两个人,兄妹俩每日结伴由家仆送到学堂门口,到了时辰,自有家人去接他们。
人力车一出来,立是就旺了城中几家木匠铺子,全是下了定金预订人力车的。
张萍的婚事迟迟未定下,八月初十时,县城来了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队伍,马车有五六十辆,所有人一脸风尘。
领首的依旧是太平帮镖师。
“王太公,这就是永乐城,现下一环街已经建好,又有中心花园与祭台,城南外有空灵、悟缘、悟非三位高僧修行的幽兰寺。
荣国府、广陵莫氏嫡支四房的莫西太公、曾经的祠部侍郎张大人……”
镖师如数家珍的说出一连串大人物名讳。
比他们早两日,有金陵织造坊在县城隔河相望的河西落脚,河东河西广植麻柳、桑树,虽只几年,桑树成林,正合织造户、桑户们植桑养蚕,陈蘅又给金织造商贾带来的桑户们拨了几个山头,仅此人带来的织造户、桑户就高达千户,整个县城周围开始建造新村子,陈蘅又卖了粮食给他们。
王玄龄一行,在路上看到的是民不聊生,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安宁与欣欣向荣。
路过县衙附近的学堂,还能听到孩童们的读书人,女童、少女们的追逐嬉闹之音。
有人站在县衙对面的茶楼高呼:“梨园新戏《女驸马》,看一代奇女女扮男装做名士,得公主青睐成驸马,终与失散未婚夫喜结良缘!”
这是西市戏园在这里拉生意,虽然有各家的夫人们喜爱,雅间生意不错,可大厅生意淡,寻常百姓舍不得六文钱去看戏。
街上,又有几位女冠抱着佛尘,正一家挨一家的化缘,“小青观要建道观,缘主许份香火钱罢。”
有商家问道:“我们以前怎未听说小青观?”
这不是还没建起来。
要建观,就必须得有钱,没钱就是在四下化香钱。
小女冠揖手道:“我们从西魏青城山而来,原携数万银钱,被师父一路施给途中百姓,着实没钱了。”
“你说的师父可是灵素道长?”
小女冠忙道:“正是。”
这年头,建一座道观不容易。
董柯唤了小二,取了一张银票来,“我柜上只有这么一张银票,你且拿去吧,家母最信道佛,你说了你们建观之处,改日我再让内人送些银钱过去。”
灵素道长乃是一个女冠,听说在西魏有些名头。
永乐邑有幽兰寺,再建一个道观就算齐活了。
两个女冠收好银票,生怕被人抢了去,董柯道:“这是永乐邑,你就是把银子丢在地上,也不会有人拾捡。”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84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