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txt
当前页码:第177页 / 共43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她带回了手串,再次醒来时,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她只记得自己与几个大学同学聚会,是在歌吧穿的,还是回家路上穿的,过程很是迷糊。

  带她来的佛珠出现了,是不是说,莫氏或谢氏那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昔日老尼用九块九卖给她的佛珠其实是真货。

  丫丫的,她若回去,那可是大发财。

  只是,这几年,她试过好些法子,依旧不能回去。

  空灵大师呢喃道:“女施主的灵魂从后世而来?”

  冯娥惊讶非常,激动地道:“大师,你知道怎么送我回去?”

  不愧是得道高僧,只一眼就瞧出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时空。

  如果他能送她回去,那就是太好了。

  凭着自己这一趟穿越之旅,她可以写成故事《我在古代做跟班》,是做凤懿皇后的跟班,到时候用写实的手法,肯定能大火。

  “你如何来的?”

  冯娥伸手指着他手里的佛珠。

  是它,将她带来了这里。

  这串佛珠是媒介。

  空灵大师面露疑色,“你确定是它?”

  冯娥接过佛珠,细细地查看每一枚,在现代时,她曾细细地看过、抚摸过每一枚珠子,“不对,我记得有一枚珠子上有团火苗般的印记,不像是它。”

  “那不是火,是血……”

  “血……”

  可她看到的明明是团小小的火苗形状。

  空灵大师呢喃道:“若不是血,便是火灵珠。老讷这串手串佛珠乃是木灵石所制,可称木灵珠。”

  永乐市博物馆展览的那串佛珠应该是空灵大师的,因为展出后,后世幽兰寺的住持高僧曾请求政府,要求将这串佛珠归还幽兰寺。说这原是幽兰寺的宝物,是在八国联军时期丢失的宝贝。

第五百一十四章 佛珠

  (续上章)说这原是幽兰寺的宝物,是在八国联军时期丢失的宝贝。

  她在参观时,也听导游这么解说,“现在,幽兰寺大师正通过佛教人士与政府交涉,希望将此物收回去。传说这串佛珠乃是晋末高僧空灵大师所有,是他亲手所雕,上面有梵文,还有佛像,每一枚珠子上的佛像栩栩如生,乃是难得一见的宝物。”

  当时,就有一个对考古学者道:“这话不对,据我查证古籍,史书中记载:南晋末时的荣国夫人也有一串与这一模一样的佛珠,乃是空灵大师赠予永乐郡主,而永乐郡主又孝敬了母亲。后来荣国夫人莫氏传给了儿妇谢氏。既是一模一样之物,你怎能肯定是晋末空灵大师所有?”

  也因为这事,献出这串佛珠的海外华侨觉得很有可能是荣国夫人之物。

  现在,冯娥坐在空灵大师的面前,细瞧之后,确定了博物馆里的佛珠确实是空灵大师的,那么另一串就当是荣国夫人手里,是带她穿越千年的珠子。

  冯娥道:“这佛珠很神奇。”

  “是天地灵石所制,自有特别之处。”

  冯娥有些眼馋地想:如果拿到陈蘅手里的那串佛珠,她是不是就能回去了?

  在这里她没有亲人,只能追随在陈蘅的身边,任劳任怨,做牛当马,只求在乱世之中求一栖身之地,可这里没有人权,她都快要疯了。

  空灵大师从脖子上取出一枚观音,“相遇即是有缘,这只玉观音吊坠就送你了。”

  “大师,这个对我没用,我想要的是那串手串佛珠。”

  “手串佛珠在永乐郡主处,你可以找她讨要。”

  陈蘅会给?如果她知道自己拿佛珠是为了寻回去的路,万一发现她还有利用价值,不敢让她回去,不给怎么办?或是她一怒,再毁了又怎么办?

  冯娥接过玉观音,行了一礼,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城。

  陈蘅看着发呆的冯娥。

  她来时急切,这会儿却不说话了,心事沉重得很明显。

  “阿娥,你怎了?”

  冯娥回过神,无论如何也要试试,万一陈蘅就给她了,“郡主,你是不是从空灵大师那儿得了一串刻有梵文的手串佛珠,上头有十八枚珠子?”

  “这么快,你就知道了?

  昨天得的,今天冯娥就听说了。

  陈蘅问:“你想要?”

  冯娥取出一只盒子,启开来,“我想要手串佛珠,用……这个玉观音与郡主换。”

  空灵想要玉观音,说是喜爱,却又回头给了冯娥。难道是他瞧出冯娥是个祥瑞之人,还是说,知道冯娥来自千年后。

  冯娥道:“男戴观音,女戴佛,观音最合男子佩戴,我戴着不合适,所以……想换一串佛珠。”

  陈蘅歪着头,“阿娥,你每次你说谎的时候,眼神飘忽,嘴角微颤。”

  骗人也得寻个好理由。

  就凭她一句话,她就信了?

  冯娥垂眸,脸颊微红,“我要郡主的手串佛珠,是……是我以前见过,而且它原是我的东西。”

  陈蘅问道:“是你祖上传下来的?”

  她拿这串佛珠,原是准备送给慕容慬的,落到后世冯娥的手里,莫非冯娥是慕容慬的后人,这也不对。

  “你原姓什么?”

  “我母亲复姓慕容,我父亲姓冯,我外祖父最爱说自己是慕容皇族的后人。”

  冯娥从未相信过,认为外祖父胡说,可现在瞧来,未必真的是胡说。

  陈蘅暗道:是慕容慬传下去的?

  韩姬听得很是迷糊,她听陈蘅说冯娥不是冯多金的女儿,这冯娥不会是北燕皇族后人吧?

  如果是,合得年岁的皇族也只一个定王,定王因手握天眼阁,年轻时数度进入南国,就是西魏也待过两年,该不会真是定王的女儿?

  此刻的韩姬想得很多,多到连她自己都想不到。

  陈蘅唤了声“燕儿”,燕儿正坐在外头,怀里抱着一只小篮子,里头全都是零嘴。

  也不知燕儿是怎了,旁人如她这样吃,一吃就胖,可燕儿虽不说瘦,可也不胖,此刻飞一般过来,“郡主。”

  “把我匣子里的那串玉石佛珠取来。”

  燕儿应答一声“诺”。

  陈蘅爽快地将佛珠递给冯娥。

  冯娥握在手里,细细地翻看,寻找那枚有烈焰纹的珠子,可寻了个遍,也没发现烈焰印记,没有,不是她以前得的那串佛珠,瞧着与空灵大师手里的一模一样,难怪后世对佛珠的归宿有争执,这根本就不好辩认。

  陈蘅接了冯娥递来的玉观音,看冯娥脸色微变,“我知道你没说实话,你既不说,我便不问。你满脸失望,莫非懊悔用玉观音换佛珠?若你懊悔了,再还我便是。”

  冯娥连连摇头,“佛珠与我的那串有些不同,我的那串上头有一枚烈焰纹,就像从佛珠里头生出来的小火苗,可这一串没有,空灵大师的也没有……”

  不是她要寻的,是不是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故,方才变成了后来的佛珠。

  陈蘅勾唇笑了一下,“你现在不确定是不是你的东西?”

  冯娥一脸茫然。

  她费这么大的心思,得来的却不得自己原来想要的。

  有些失落,难道这手串必须要经陈蘅之后,再照着历史的轨迹经莫氏、转谢氏,之后才会生出火苗纹,亦才成为带她来,亦能带她回去的佛珠?

  冯娥想奉还,却又有太多的不舍,心下迟疑不决,送出去易,再拿回来怕就难了,可若真得照原来的轨迹才行,她得等到何年何月。

  最终,她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郡主,你能不能将佛珠送给老夫人,若有朝一日,我想借用,还请她不吝借我。”

  佛珠还给陈家,只是她可以借用,一旦上头生出火苗纹,她就借来一用,用完了再还回去。

  “不必借来还去,你留下便是。”

  陈蘅好说话,佛珠给了陈家,借用与否,就不是陈蘅能参与的。

  “谢郡主。”

  冯娥的提议无用。

  她怀揣着不安离了郡主府。

  陈蘅握着玉观音,“青梅,备墨!”

  她写了一封信,重新编了一个挂玉观音的丝络,系好之好,将玉观音用荷包装了,锁到一个玉匣里交给韩姬:“给盟主送去。”

  碧桃禀道:“郡主,老夫人请你去瑞华堂。”

第五百一十五章 玩物丧志(三更)

  (续上章)碧桃禀道:“郡主,老夫人请你去瑞华堂。”

  陈蘅到时,谢氏已在。

  谢氏的身边多了一个八九岁的童子,衣着锦缎,举止优雅,儒雅温润之气十足,玉笄高挽,全无寻常孩子顽皮、淘气。

  又有一个仆妇,生得白白胖胖,惹人欢喜,就如同一个大白馒头。

  童子揖手一拜,“谢泠拜见郡主!”

  陈蘅错愕道:“这是……谢世兄家的阿泠,几年没见,长这么大了?”

  谢泠笑得羞涩,“听说阔表弟前年启蒙上了学堂,功课是一等一的好,书法工整,祖父常说,端看阔表弟的字,就是个会读书的,颇多夸赞。父亲让我来永乐邑读书!说这里静寂,最合读书。”

  来永乐邑读书,这定是说辞。

  永乐邑官衙旁边有学堂,女学堂收的是六至九岁的女童,男学堂则收六至十五岁的男童与少年,根据就读年限不同,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一直到九年级,现在的陈阔便在二年级就读。

  年级一词,源于穿越千年的冯娥,学堂的规制也采用冯娥的建议。

  谢皇后膝下无子,处处受制于皇贵妃,谢昭仪所育的皇子又太过年幼,根本无法与七皇子相比。

  七皇子得莫氏支持,现在如日中天,尤其在莫静之产下皇太孙后,已然是稳坐太子位。

  刘贵妃虽还是贵妃,却早已是昨日黄花,自德妃晋封皇贵妃,她一年能得见晋德帝的次数,一只巴掌数不完。

  谢氏担心有朝一日,会落到与都城王氏一样的下场,将嫡长孙谢泠送至其姑母处,以求学为名,实为保住一条血脉,也有保存一份根基之意。

  莫氏笑道:“阿雪,带泠公子安顿。”

  谢氏起身告辞。

  正要出来,却见两个生得一模一样的男童追逐、欢呼着大叫:“祖母,兔……兔兔,大伯抓兔兔,我要兔兔……”

  却是陈葳的一对孪生儿子今儿瞧见陈蕴弄回来送给长女关关的小白兔,心下欢喜,亦想要,偏陈蕴道:“这是女郎之物,男子养玩必玩物丧志。”

  兄弟二人的乳母只得打消给小主子弄兔子的心思。

  兄弟俩一瞧得不了,回来找莫氏讨兔子玩。

  莫氏搂住陈闯,心肝肉儿地叫了一阵。

  陈闹嚷道:“兔兔,伯伯给姐姐,不给我们,我要,我要……”

  莫氏笑道:“不就是几只兔子,赶明儿,祖母让人给你们买几只。”

  陈蕴已从外头进来,朗声道:“母亲,阿闯、阿闹渐大,不可再骄惯,陈氏的郎君要养大气。”

  “大气?你小时候什么没玩过,都七岁了,还将宫中上林苑的小老虎抱回来,非说是猫,你当我们好哄不成,还是你阿耶趁你睡熟,才将小老虎给送了回去。”

  陈蘅埋着头。

  陈蕴与莫氏讲道理,没一次得好。

  莫氏宠孩子,尤其是宠跟前没有父母的陈闯、陈闹两兄弟,要什么给什么,生怕让他们受了委屈。

  陈闹跳着叫:“伯伯养老虎,我要老虎……”

  陈蕴对莫氏颇是无奈,摇头轻叹道:“母亲,你就惯着他们,若二弟归来,许会怪你。”

  “我给他们养孩子,他们怪我作甚?你没瞧你弟妇的家书,感激得快要磕头了。”

  莫氏才不管,她就是看不得孙儿受委屈。

  不就是两只兔子,陈蕴还不给养,又不是养他们的院子,养在她这儿。

  哪个郎君幼时不顽皮?上树捣鸟窝,半夜上屋抓老鼠,吵得一家人睡不着的事,陈蕴小时也不是没干过。

  陈蕴说了一阵,说不过莫氏,只是摇头离去,未走几步,就听莫氏唤道:“阿蕴,你三舅来信了,说下月抵永乐邑,你得暇将莫府拾掇拾掇,家具、摆件短缺了,只管告诉邱媪,从我屋里出钱。”

  陈蕴问道:“三舅是要长住?”

  莫氏道:“谢泠来了,谢氏亦在留退路。王氏被灭后,刘贵妃恃宠而骄,陛下又灭了刘氏,洛阳长孙氏、萧氏因罪被罚,男子贬往边疆从军,女眷收没宫闱为婢。”

  快三年了,这三年发生了太多的事,多到让人无法细想。

  莫太公在德治三十八年正月二十仙逝。那时,荣国府一家正在永乐邑,得到消息时,已是一月之后。莫家的书信里,要莫氏别回江南奔丧,让他们在永乐邑望南烧纸即可。委实从永乐邑到江南这一路,路上可不大太平。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更是平安地活下去才好。

  都城、洛阳一带,一夕可以尊崇,一朝也可以覆没,瞬息万变。有崛起的新贵,亦有覆来的世家大族。

  陈蘅问道:“王烟……如何了?”

  王烟与舅家表兄私奔,这里头虽有陈茉的算计利用,但她到底与陈葳订过亲,也曾与陈蘅有过交集。

  莫氏道:“她嫁的婆家是长孙氏,许是连她与孩子也没入宫闱为奴为婢。宫中奴婢,总好过落到外头。”

  陈葳娶了袁东珠,莫氏还是怨过王烟的,觉得王烟不成体统,养在深闺的女郎与人私奔,且在大婚之前做出这种事,这分明是打陈葳与陈家的脸面。

  但要说,她有多恨王烟,多盼王烟倒霉,这种事,莫氏却是做不出来的。

  王烟一个女流之辈,恐怕这日子亦不好过。

  早前的王氏覆灭,王烟的胞妹王灿被贬为宫婢,但凡宫婢入宫得不到贵人提携,只能干粗活、脏活,日子可想而知。

  这入得宫门,就没有能够出来的。

  尤其是宫奴宫婢,就算打杀了,丢了性命,也无人过问。

  “太子妃写信回莫家,奉劝你外祖母与大舅分支。”

  前世,莫静之未做太子妃,登上太子妃宝座的是陈蘅,可没有这些事。

  七皇子早逝,今世却平安活到至今,许多事已然和前世不同。

  “你大舅一脉乃大房长子,分得三成家业,在晋陵建立分支;你三舅一脉来永乐县,另建一支;你四舅前往金陵,再建一支;你二表兄、六表兄留守广陵,执掌广陵莫氏大房。”

  这样的决定,显然出乎陈蘅的预料。

  莫二郎、莫六郎,这可都是莫静之的两位兄长,广陵的家业最丰,底蕴最足,莫静之到底存了私心,把最丰最富之地给了自家的兄长。

  要说莫静之没私心,陈蘅可不信。

  陈蘅问:“这是太子妃的意思?”

  莫氏道:“太子妃写回家中的书信就是这么说的,你二房的两位表兄再得三成家业,你三舅、四舅各得了二成。”

  这样分,但凡明眼人都觉得不公。

第五百一十六章 莫氏分支

  (续上章)这样分,但凡明眼人都觉得不公。

  莫氏又补充道:“虽说你三舅得了二成,可你四舅母闹得厉害,你三舅便让出半数家业,虽他们三房各得三成,三房得一成即可。你外祖母听闻后,道‘我今次随阿西前往永乐县定居,太公的尸骨迁移永乐县,你们在晋陵、金陵、广陵各建一座衣冠墓,我若百年之后,亦按此例。’”

  莫西行事沉稳,又最是谦让。

  如此一来,莫大舅不干了,说自己才是长子,理当奉养老母,更当让自己的父母葬入自己这支的墓地。

  莫老夫人怒喝道:“你是长子不假,可这些年,在我跟前敬孝的就是莫西一房人,我早习惯与他们生活,你不想气死我这老骨头,就照我的话做。”

  莫静之将整个广陵基业给自己的两位兄长继承,这亲疏之间就分别出来。

  偌大的莫氏因为莫静之几封信,如今分崩离析,还分成了几支。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77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