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txt
当前页码:第123页 / 共43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侠士请!”

  前任县令、县丞与陈蘅不熟,可又不愿失礼,万一这位郡主性子不好,将他们的任职文书给毁了,他们这一辈子的官路就算到头了,以前可是发生过类似的事,据说是某州的刺史儿子因不满某位新上任的县令,拦在途中,抢了任职文书一把火烧了,害得这县令拿不出凭证,无法赴任。

  最后,只得由刺史儿子推荐的代任县令一职,这代任的一做就是十几年。

  陈蘅道:“你们是本任县令、县丞?”

  不是两人,却站在三个人。

  陈蘅心下迷糊。

  微胖的男子揖手道:“下官魏大仁,正是永乐县县令。”

  “下官胡春来,乃永乐县丞。”

  “下官高荣,永乐县尉。”

  陈蘅微微点头,“县令、县丞二位大人的任职文书在本郡主这儿,待你们与新任县令、县丞交接清楚,便将任职文书送与二位。真是恭喜二位,魏县令迁任洛阳郡南兴县县令,而胡县丞迁任颖川县大柳县县令。”

  前者从一个贫困县迁让到出名的富庶县,一个自从七品县丞升为县令,且这两县都比永乐县要富裕得多,百姓人口也多。

  县尉略有些落漠。

  没有他的,怎会没他的?

  不是说他也任官了。

  陈蘅凝了一下,“二位什么时候交接清楚了,什么时候来郡主别苑取任职文书。”

  若是现在给了,谁晓得他们会不会捣鬼。

  虽无害人心,却有防人意。

  高荣揖手道:“请问郡主,可知下官的去处?”

  “当时家兄带回文书时,曾说永乐县上任官员,上至县尉、下至司法、司仓等,由二位安顿。本郡主手握打理永乐县之权,永乐县上下官员当用家臣,还请各位体谅。”

  一句话,以前的人,她不准备用了。

  她只负责将县令、县丞的任职文书带到。

第三百九十三章 邑中有恶霸

  她只负责将县令、县丞的任职文书带到。

  除了这二位官职有档在吏部曹可查,其他小吏是不入其档的,全任县令、县丞就能确定他们的去留。

  高荣抱拳道:“魏县令……”

  魏大仁爽快地道:“高贤弟的才干,本官知晓,你随本官去洛阳南兴县赴任,依旧做你的县尉。”

  “谢大人。”

  陈蘅道:“二位大人且去忙罢。”

  “改日,我等夫人登门拜访郡主。”

  荣国公的掌上明珠,当场太后当成孙女养的人,这样的权贵,他们可开罪不起。

  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往县城方向行去,“钱武,你几时抵达的永乐县?”

  “回郡主,下官是正月初十五抵达永乐县。”

  “亦有近两月时间,你来说说永乐县的情形。”

  钱武是钱生文房铺子的掌柜,被陈蘅任命为县丞,现在也算是陈蘅的家臣,他不紧不徐地道:“永乐县下辖八镇,五十二个村子,有四千三百七十五户,人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人,良田六千七百八十亩,中等田地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一亩,下等田地一万五千二十亩。”

  张萍新来,虽然永乐县小,可经不住陈蘅钱财多,只要钱多,就能建造好一座县城。

  她在四下走了走,许多山坡、山林只要改造好了,都能变成良田。

  “钱县丞,照理说,不足二万人,却有四万余亩田地,永乐县的百姓当过得好才是。”

  “张娘子说得是,不瞒郡主,县内所有良田都握在乡绅、贵族的手里,就说这县城一带,有五千亩良田,又有一万亩中等田,还有六千亩下等田……”

  几人看着周围,这里一马平川,又离水近,最少也是中等田,哪里有下等田,这分明就是作弊。

  “早年的官员与当地乡绅勾通,将上等田变成中等田,中等田就成下等田,只为了上交税赋,这一代传一代,就这样了。反而是贫穷镇上,一些明明下等田,却定成了中等田,中等田又定成上等田……”

  张萍恼道:“这些官员,就没一个眼清心明的,这不是故意加重百姓的税赋。”

  陈蘅看了眼周围,“这一片有多少田地?”

  “有田地二万五千亩,二万一千亩皆在乡绅、世家手中,只四千亩是平民所有,平民的田地全定的是良田。”

  陈蘅微微闭眼,“永乐县有世家?”

  “有,这些良田里,有一万二千亩属颖川陈氏所有,听说这是三十多年前,郡主的曾祖父置下的。”

  他曾祖父好好的突然跑到这里置什么良田,离颖川郡有二百多里,一路有贼匪,道路难行,要运回去也不易。

  “陈氏的良田……之后我来想办法,这一片可是天然的粮仓,可不能握在一家之手。”她顿了一下,“你继续说!”

  “握下臣所知,这一万二千亩良田的地契就在荣国府,听说是当年陈老宗主临终前交给荣国公的。”

  自家的,那便不作数。

  陈蘅还真不知道自家在这里有这么多良田。

  “说到陈老宗主,听莫大管事说,是因一个梦,说陈老宗主在三十年前做了一个怪梦,梦中见一白胡老者,对他道‘我乃陈氏先祖,要保陈氏昌盛,当至永乐置业’。陈老宗主醒后,琢磨了一番,便使人到永乐县买下一万二千亩良田。

  当时,这是五家乡绅所有,陈老宗主付了高价,乡绅乐意转卖,得了钱后,有的人去了郡城,有的人去了洛阳、咸阳,还有的去了都城。”

  钱武言罢,“这片良田,剩下的在一乡绅手里,此人姓冯,单名一个寞字,在颖川郡的名声不如陈氏,是三等世族。魏县令曾想过修建城墙,可此人的庄头带人大闹,说城墙外头便是冯家的良田,要踩坏了他们的庄稼。原也是冬天,地里空空,他就是故意闹事,想仗着冯氏之势为难县衙。”

  “魏县令的妻子是三等世族女郎,魏县令因自家出身寒门,不敢开罪。”

  冯娥轻声道:“冯家在永乐县的名声可不大好,留在永乐县的庄头、管事屡屡犯案,强抢民女为妾、逼良为\娼的事屡有发生,更在县城开了青\楼、赌坊这样的生意,逼得不少百姓卖儿卖女。魏县令不敢管,而今案子都在张司法的手里。”

  陈蘅吐了口气,“威逼利诱,迫冯家将良田全部卖出,不卖,就照律行事,先治他一个纵奴行凶,破坏永乐县律法的罪。”

  一行人走着回县城,路上陈蘅已将永乐县的情况理了个八\九不离十。

  此县的两个大镇上还有两位乡绅,在镇上算上大户,可搁在都城,那就是瞧不上眼的,有一位乡绅的女儿嫁到了颖川郡郡丞为妾,仗着这门亲,也是张狂妄为的。

  魏县令就是个烂好人,不开罪人,也不行大恶,可小坏事背里一桩没少干。

  陈蘅道:“钱县丞与上任县令、县丞交接时都盯紧了,若是粮库亏空,得让他们说清楚。实在不行打借条,这二位都是他县县令,去的地方皆是富庶地,让他们填上亏空,是三年还清债还是五年还清,也必须得还。”

  她不会替这些人背黑锅。

  “钱县丞,你家里人可接过来了。”

  “我到后不久,就与家里去了信,前不久这路上太平,托太平帮的人传过信……”

  冯娥道:“属下离开都城时,钱家上下皆好,县丞夫人还让我捎信给钱县丞,上他安心在任人办差,家中有她。”

  陈蘅沉吟一声,“钱夫人是个贤妻,待这一路太平了,我出镖资,托太平帮的镖师护送他们来永乐县。现在的当下之急,是建造县城的事,若建在此处,这一带俱是良田,占田建城,不免有些可惜。”

  冯娥想到后世的永乐古城,可是在此处往后六里的地方,翻过几座山,就会有一个比这处还大的小平原,中间有一条大河,河东是良田,河西却是盐咸地。

  听说大凤朝实行以水闷灌之法改烂地为良田的法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那时的永乐郡主身边贤士能人辈出,有人出主意将盐咸地闷灌改成良田,而原来的良田方向便是后来的永乐古城。

第三百九十四章 淳仆的民风(三章)

  (续上章)有人出主意将盐咸地闷灌改成良田,而原来的良田方向便是后来的永乐古城。

  千年之后,在古城周围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

  但是古城内的古寺、祭台、官府、永乐郡主府都保留了下来,还成了永乐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郡主,属下这几日四下走了走,与张萍了晓永乐的风土人情,听张萍说,往北六里地,双坪镇也如此处也是小平原,面积比此处还大上三成,中央有一条大河……”

  钱县丞忙道:“冯娘子所说之地,下官扮成货郎时去过。地方是不小,可河东是良田,河西是烂地,总不能将县城建造在烂地之上。不成!不成!”

  陈蘅未说话,她看着眼前广阔的地方,“占据良田建城,我心下着实不忍,这几月得暇,我绘了永乐邑城图,你们都可以参详参详,往后,我们便要长居此地了……”

  张萍眼睛一闪。

  杨瑜略有些失落。

  陈蘅问道:“杨瑜,你书法文章如何?”

  “回郡主,还能入目。”

  “你先领县衙录事一职。在新县衙建成之前,你们都要在旧城暂住一段时日,待新城建成之时,你们都可在县衙附近得到一处宅子。”

  “谢郡主!”

  当晚休憩前,冯娥送了一幅永乐城图过来。

  陈蘅看着城图,引大河之水建了护城河,城外都有一条宽约两丈的大河,河上四门建有石桥,桥上建有石门,门上刻着东城、南城等字样。

  画上,护城河外岸,柳绿桃红,自有一番美景,河上有扁舟,弃了城墙,而筑护城河,竟与自然相融一体。

  城内,以祭台为中央,是一座漂亮的花园,围着花园有一圈商铺,第二环又是一排商铺,第三环便是民居,城东是县衙,东南是府衙官吏的宅子,又有一些民宅,城南则是陈府、莫府……

  在贵族府邸与民宅布局上,竟与陈蘅的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处。

  难道,她绘的是自己记忆中的永乐县?

  慕容慬轻叩房门。

  “进来。”

  陈蘅将自己的图与冯娥的放到一处。

  慕容慬道:“你今晚没用多少暮食,这是莫松家的亲自下厨给你做的点心。”

  他搁下点心,看到两幅画,“很像!”

  “此处原唤河滩镇,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在晋高帝时,建永乐县,筑县城,最初就是河滩镇的街市。”

  慕容慬示意她取一枚点心。

  陈蘅取过绿豆糕,咬了一口,“莫松大娘的厨艺不错,颇得邱媪真传。”

  “邱媪最是宝贝莫松夫妇,这等好手艺,自是不会轻易传人。”他比对着两幅图,“冯娥的图让我觉得像照着绘出来的。”

  是,她是照着记忆中的永乐县绘出来的。

  周围的山、河、树,城中的府邸、街市。

  “听唐县令说,前不久,广陵栖霞寺的寺人拿着你的亲笔文书,在双坪镇购了和一百亩地,三百亩山林,说要在那儿建一座寺庙。”

  “栖霞寺?”

  “不,叫幽兰寺。”

  陈蘅有些不解,怎的取了这么个名儿。

  慕容慬道:“这寺庙是给空灵大师建的,会在山中广植兰花,故而名为幽兰寺。”

  “已经动工了?”

  “是悟非大师带着十几个弟子又有数十个工匠挖的地基。”

  慕容慬舒了口气,“悟非大师乃是福州普陀寺的高僧,是空灵大师的弟子。”

  “双坪镇的百姓听说是高僧建寺,不少有劳力的人家都去帮忙了,听说永乐县还有几个镇子里长、村长亲自带人来帮忙,又从百里森林运了上等好木过来。”

  “百里森林离双坪镇可不近。”

  “看似有五十里山路,百姓们却选了一条近道,又特意扩了道路,不到二十里。”

  百姓到底是善良、淳仆的,相信他们的来世会更好,也希望神佛保佑他们的子孙后代,这才会有本县的百姓听闻高僧建僧,不远几十里赶来帮忙,甚至还自发从百里森林运来木料。

  陈蘅道:“明日,你陪我去一趟双坪镇,如果冯娥建议可行,就在那儿建造新县城。”

  慕容慬沉了片刻。

  陈蘅继续道:“河滩镇离长河县太近,若是有人从那边过来,即便我在路口设下瞭望塔,也难以应付,再则,我舍不得破坏良田,河滩镇这一片良田是天然的粮仓。他日,许能助你两分力,我不能破坏。”

  慕容慬道:“河滩镇有位姓石的乡绅,河西的七成良田皆是他的。”

  “有多少?”

  “五千亩。”

  “我买,若他不卖,我用陈氏的良田易换。”

  “河滩这么好的良田,换出去且不可惜。这位石乡绅,最瞧不起女子,就算是嫡女也可以送给商贾为妾换银子,你不妨出个好价,将五千亩良田全买下来,对于不愿卖田的百姓,再拿你手头的良田去换。”

  她的沐食邑在永乐县,这里无主的官田都是她的,她有决定是留下手里或是卖出去的权力。

  冯寞手头的良田,你可以买回来,他不敢得罪太平帮,也不敢不卖。不如,我们就谈笔生意,让李大长老去办,成了,你付太平帮一成的酬劳。”

  能省心,她才不瞎操心呢。

  有太平帮出手,虽然威吓少不了,但办得干净利落。

  世族也好,商贾也罢,最不愿与江湖中人打交道,而且还是做过山贼的太平帮。

  接下来的日子,陈蘅拜访悟非大师,请他帮忙选定县衙、郡主府地址,冯娥一直跟在陈蘅身边打下手,将选址确定后,新绘了草图。

  很快,整个永乐县上下都知道,永乐郡主不喜欢河滩镇的老县城,要在双坪镇建新县城了,更是出了五两银子一亩的高价将石乡绅家的五千亩良田给买了,连带着石乡绅家的宅子也卖了三千两银子。据说石乡绅发了一笔横财,现在将河滩镇的店铺也一并卖了永乐郡主,统共得了三万三千两银子。

  石乡绅择了吉日,启程离开永乐县,有说他要去颖川郡的,还有人说,他会去他女婿所在的洛阳安顿,更有的说他要去都城,说法五花八门,总之是石乡绅要离开永乐县去大城大郡大方。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不小心得横财

  (续上章)说法五花八门,总之是石乡绅要离开永乐县去大城大郡大方。

  百姓们还认定的一件事:永乐县的新主人——永乐郡主很有钱。人家眼睛不抬,就能立即用几箱子银元宝将人砸昏。

  这日,御蛇与韩姬几个看着石乡绅全家上下四十多口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河滩镇。

  “三万三千两银子……”御蛇眼睛微眯,什么时候抢过来就好。

  韩姬低声道:“石乡绅坏事干了不少,早有太平帮的弟子盯上了,你且瞧着,她到了长河县太平帮的寨子,不懂规矩,不交保护费,他这些钱财就保不住。”

  御蛇道:“若他交了呢?”

  “你没听说,石乡绅为了二千两银子,把他的嫡次女嫁给商贾为妾。士农工商,这商人可是最低贱的,他好歹还是个士族,这种事都干得出来,你说,他舍得交六千两银子的保护费……”

  太平帮盯上的。

  燕楚几人可是在替北燕私下筹措军饷,她要是动手了,要被殿下知道,肯定会真罚,不像这几次,只是催催,让她一个月写足两百遍佛经就行。

  她写?

  她御蛇像抄佛经的人,她早用点心贿赂了杜鹃、燕儿,又一并贿赂了郑夕儿,让她们模仿她的写,郑夕儿不敢得罪御蛇,又吃了她送的点心,自是满满口答应。

  杜鹃二人不会模仿,照着经文抄就行。

  被人看出来,不管她们的事。

  石乡绅的事,还真被韩姬与御蛇给说准了,没几日就听说石乡绅在长河县至颖川郡的路上同到了山贼。

  这一路的山贼不都是太平帮的。

  他们可是受了令,有通行令的可以护,这没有的,打劫了,交一半到帮中,这件事就算劫过。

  太平帮守护的地盘,自要有规矩,有人不遵规矩,送上门几万两银子,不要白不要。

  燕儿这会儿缠着御蛇问道:“后来呢?后来如何了?”

  御蛇道:“干尽坏事的石乡绅,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山贼给劫了,啧啧,漂亮的衣裳、几万两白银,再有姬妾、女郎们的首饰,全都没放过。”

  她顿了一下,“这石乡绅真不是人,想请颖川郡的太守出手,把他最漂亮的嫡幼女送给太守做第十一房侍妾。”

  “太守要剿匪?”

  “这事又不是我们太平帮干的,要剿他去旁处剿去,石乡绅被劫处叫孤魂洼,不在我们太平帮地盘,外头的山贼那么多,天晓得是谁干的?”

  杜鹃在一旁听着,谁说是太平帮干的?

  这分明就是。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23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