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txt
当前页码:第176页 / 共43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韩姬看着又一盆小幼苗,高约不到七寸,“这也是兰花?”

  空灵大师笑微微地道:“这不是兰花,这是我从南方带来的茶树种籽,想放在此种地养上两年,许能成为极好的茶树。老讷给此茶树取名‘铁观音’。”

  陈蘅忍住双手的疼痛,继续挖掘了几个坑,将茶种幼苗种到坑里,又提了水浇灌。

  待她种完,又移了十几盆极品兰花带走。

  空灵大师不紧不慢地问道:“行墨说郡主夺了他的灵石?”

  啊呀,这小猴子还学会告状了。

  这主人今儿刚认下的,就说她夺了他的灵石。

  她有些好奇,空灵大师是如何听懂墨猴的话。

  陈蘅眯了眯笑,“哪里是他的石头,分明是我家小银的。”

  银貂一听是自己的名字,立时吱吱应叫两声,冲着墨猴呲牙咧嘴。

  我家主人的,怎是你的?不要脸。

  空灵大师继续道:“郡主将灵石与老讷瞧瞧如何?”

  陈蘅迟疑着,这石头握之有暖意,里头分明有灵力,许是墨猴在山间遇到,喜欢这石头,时不时蹲在这石上。

  她拿着石头,空灵大师接过,用手触之生暖,里头有一种充盈的生机之力,“这是木灵石,郡主可否将此石交与老讷,老讷给你做一对玉镯,边角玉料老讷用来做一串手串佛珠。”

  “甚好!有劳大师了!”

  *

  又一月后,陈蘅坐在幽兰寺名扬天下的高僧空灵大师面前,接过“玉镯”,这如黄豆大小的两串手珠,一串只得二十七枚,这就是他所说的“手串佛珠”。

  玉,是她从未见过的上等好玉,翠绿色的,上头还有黄丝,称之金丝绿玉,难得一见。

  陈蘅道:“大师,你说的可是给我一对玉镯……”

  这一半的石料都未用到吧?

  就这么几枚,定是用边角料磨的,这就想打发了她。

  莫氏轻斥一声:“没大没小,这是大师亲手做的,多少人求不来的福分。”

  陈蘅笑道:“我明白了,这是大师自己的手串佛珠,我的那对玉镯还在一边,这一月真是辛苦大师了。”她一转头,笑微微的道:“小银,你不是给行墨带了她爱吃的桃酒。”

  银貂嘴里叼着一只小玉瓶,放到一边,用嘴取开玉瓶,立时酒香四溢。

  吱——

  墨猴纵身一闪,近了跟前,巴巴地望着银貂。

  银貂快速塞上瓶子,吱吱一阵乱叫。

  主人的玉镯,玉镯,你家主人答应过的,想喝美酒,拿玉镯。

  一猴一貂在那吱吱来,吱吱去,之后就见墨猴纵身一跳,回头时,再不见踪影。

  陈蘅将一对灵石手串放回案上,装成乖巧柔顺状,听空灵大师与莫氏讲佛。

  吱吱——

  不知何时,银貂近了陈蘅跟前,嘴里叼着一只荷包。

  陈蘅接过,启开荷包,里头是一对灵石玉镯,又有一块漂亮的玉佩,佩上刻的是个观音头像,栩栩如生,异常逼真。

  陈蘅立时大乐。

  莫氏见空灵大师神色有异,回眸时,就见陈蘅在那儿把玩一对玉佩与一枚观音头像,心下一紧,“阿蘅……”

  “大师巧夺天工,这雕玉刻玉的手艺世间少有,阿蘅在这里谢过大师。”

第五百一十二章 求雨(三更)

  (续上章)“大师巧夺天工,这雕玉刻玉的手艺世间少有,阿蘅在这里谢过大师。”

  她自寻了根丝绦,穿孔而过,观音头像往脖子上一套。

  灵石镯子外刻有梵文佛经,旁的认不得,独得这几个字,陈蘅却知道,它是“南无阿弥陀佛”之意。

  空灵大师微阖双眸,这世间竟有如此灵石,可惜竟被自家养的墨猴给出卖了,想他一个出家人,自称是得道高僧,竟也动了贪念,罢了,罢了,这东西原不是他的,且他亦答应帮忙。

  空灵大师呢喃道:“此乃佛镯,戴一只即可。”

  陈蘅微微一笑,“多谢大师”,她放下一只玉镯,取了一串佛珠:“阿娘,这一串给你。”

  莫氏有些迟疑,陈蘅如此行事,到底不妥,可见她与空灵大师之间,似早已相熟。

  空灵大师问道:“佛镯、佛珠是郡主送老讷的?”

  “大师辛苦一场,我不好尽得去了。”

  空灵大师收了佛珠,“此镯适合女子,不知郡主可否割爱,将观音头像赠与老讷。”

  陈蘅连道一声“好说”,从脖子上取出观音像。

  一个得了观音像,一个得了佛镯。

  陈蘅忙道:“阿娘还是戴佛镯的好,这手串佛珠我还有用。”

  莫氏轻斥道:“没个规矩。”

  “阿娘,我们继续听大师讲佛。”

  若在前世,陈蘅是半句也听不进,可这次听得很认真,空灵大师多是讲佛家故事,从“拈花一笑”到“三千世界”。

  母女二人听到未时三刻出来时,依旧可见幽兰寺进出的百姓甚多。

  “悟缘大师,这天儿都干大半年了,而今已是三月,再不下雨,可没法下种了。唉,我们村都是新迁来的,土地有了,新屋也起了,可天不下雨,这不是绝我们的后路。”

  空灵大师自来幽兰寺后,他的几位弟子如悟非、悟缘或从福州而来,或从都城而来,幽兰寺更是名动洛阳、颖川一带,吸引方圆千里的佛门信徒,因着这儿,永乐邑城中的客栈近来大半月,生意火爆,就连空置的城中小宅院也租出去不少。

  老翁央求道:“大师,我们村的百姓多是善良穷苦人,还请大师请求佛祖上降甘霖。”

  莫氏听得眼眸微瞪。

  佛祖若真管用,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是不是当求佛祖平息战端。

  佛祖是万能的,却不是万灵的。

  悟缘大师一侧目,见陈蘅出来,喊了佛号,“几位女施主,这是要离开了?”

  这大和尚的眼神太过古怪,不会是又打了什么主意?

  上回在护民林中,空灵大师向她讨灵石一看,就是这种眼神。

  陈蘅嘿嘿傻笑,“来几个时辰了,得回去……”

  悟缘大师道:“还请郡主护佑百姓,早降甘霖。”

  莫氏听到这儿,觉得这话怪异得紧,“大师,我女儿怎会降甘霖?”

  悟缘大师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去年冬天,有一万二千百姓迁往永乐邑,若今春无法下种,他们的日子会更为艰难。”

  不需他说,这个道理陈蘅也是明白的。

  只是她不明白,悟缘如何知道自己会玄门祈术。

  悟缘大师道:“城中祭台还未建,郡主若需人手,贫僧定选僧人襄助。”

  幽兰寺有僧人三百,分武僧、文僧。武僧护寺,文僧译经、研习佛法。藏经楼译经、抄经的僧人就高达六十人,因空灵大师的到来,连洛阳名寺的僧人亦被吸引而来。

  除了寺中僧人,还有一些男女居士在后山待发修行,整个永乐邑信佛的百姓不少,若是幽兰寺的悟缘大师振臂一呼,必有不少人赶来建祭台。

  陈蘅道:“我回城就召县令、玉司工入郡主府商议。”

  “郡主若需帮助处,但说无妨。”

  陈蘅点了一下头,告辞而去。

  上了回府的马车,莫氏的神色微凝,用手转着手腕上的佛镯,“阿蘅,我知你会布玄门阵法,只是这降甘霖之事,若是连空灵、悟缘这样的大师都不能做到,你又如何做得到?”

  “母亲,建祭台要紧。”

  陈蘅当天召了唐县令、钱县丞、玉司工,又唤了冯娥前来,商议眼下先建祭台的事。

  玉司工道:“城北、城西刚建好,这一环街的铺面还未建成,现在建祭台……”

  陈蘅道:“永乐邑已经半年没下雨了,听说陈郡、洛阳、咸阳亦遇到了二十年未遇的大旱,西北一带许多百姓没水喝。”

  冯娥问道:“郡主先建祭台,是为了求雨?”

  唐县令噗哧一声笑起来。

  历来,哪有县令不引河而选求雨的。

  河滩镇、双坪镇皆有大河经过,河里的水位是降了一丈多,可不妨碍良田浇灌,全县的在姓吃水是够了,只是新迁入县的平民都盼着天上下雨。

  钱县丞道:“郡主,只有俗人才信神佛之事,你不可当真。”

  冯娥心下疑惑:据她所知,野史上说永乐县有玄门神女,会呼风唤雨,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因为玄门神女祈雨之时戴着无脸面具,而一道跳舞的祈者也都是妙龄少女,清一色着白纱长裙。

  可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冯娥不知道。

  她只知道,正史中没提护民林,但野史小说里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护民林的神奇之处,她以前还当那些小说家胡扯,可她是见识过林石阵的威力,再也不敢这般想。

  玉司工在几人里头年岁最大,轻哼一声:“郡主要建祭台,下官定会召集人手,先暂缓一环街的建造。”

  “悟缘大师说幽兰寺还有僧人,若建祭台,他挑僧人相助,在不耽误一环街的建造下,你能调出多少工匠?”

  唐县令、钱县丞听说幽兰寺会帮衬,原想反对的话也噎住了。

  就连燕高帝也崇信国师,而国师最擅长的医术和卜问吉凶,学富五车,不敬高僧,便是不敬燕高帝。

  “多的不敢说,一百二十人足矣。”

  “若要你半月之内建成,你需要多少人手?”

  “三百……”

  陈蘅点了一下头,“阿娥,一会儿你去幽兰寺找悟缘大师,就说我们还差一百八十人,希望幽兰寺能帮忙襄助建造祭台。”

  她可不会客气。

  主意是悟缘大师出的,借了僧人帮忙,以悟缘的性子,就不会撒手不管,会帮忙督建祭台。

  陈蘅道:“玉司工,建造之时,请悟缘、悟非二位大师选吉时、定方位、落风水石!”

  “诺。”

  说完了话,陈蘅便让几人散去。

  冯娥不敢耽搁,赶往幽兰寺寻悟缘大师。

  却见一个十余岁的小沙弥迎了过来,“可是冯女施主?”

  银侍女略有意外,县主可是刚来,怎的这小沙弥似已经等了许久。

  “悟缘、悟非二位在空灵大师禅房,请随小的来。”

第五百一十三章 勘破身份

  (续上章)“悟缘、悟非二位在空灵大师禅房,请随小的来。”

  冯娥跟随在后,穿过前院三进的佛殿,过了一道拐角廊门,眼前豁然开朗。

  幽兰寺的后山错落有致的建造着藏经阁、武僧院、文僧院、佛塔、香客房等。香客房在西,僧院在东,中央是藏经阁与佛塔,之间又有高僧们的禅房。

  在一片兰园中央,自有一座无墙木屋,兰园周围种了竹、松柏、梅林。

  她早听人说过,这位空灵大师原出自名门,性喜兰花,故而他的弟子为留下他多住、长住,收罗天下兰花种植于广陵栖霞寺,久而久之,栖霞寺就有了一座兰园。

  幽兰寺,名为幽兰,便是因出了不少极品兰花的兰园。据说:幽兰寺将是一代高僧空灵大师的圆寂静养古寺。空灵大师选择在此地静修、译经,为弟子授经、讲禅,决定一生最后的岁月在此度过,乃是因永乐邑人杰地灵。

  兰园的旁边,建有一座雅致的茅屋,与兰花兰草相映一体。

  院中,一对素衫少女正相对奕棋,瞧见冯娥主仆时,齐刷刷地望了过来。

  兰妹用手叩了叩棋盘,“一心不可二用,今儿你再输了,明儿我不帮你打水浇兰。”

  素兰收回心,“师姐,又来了两位女施主。”

  “你再这等好奇,索性随蝶兰师妹去。”

  兰妹自幼入佛寺,年幼时承受过战乱之苦,亦品尝过亲人离逝,虽在寺在养兰,许是听的佛经、抄的佛经、看的佛经多了,心如止水,明明正值妙龄,却少了同龄人的好奇、活泼,眸光平静如镜。

  “师姐,你……你真要一辈子待在这儿?”

  “悟缘师伯说过,要建一座比丘庵。待比丘庵建好,我就去那里。近来两个小师弟正学种兰,待他们学会我就离开。你是还俗或是继续留在这儿,皆随你……”

  兰妹不想嫁人了,她是在兰园长大的,虽然从栖霞寺的兰园到幽兰寺的兰园,可她的心一片沉寂,再也泛不起半点波澜。这些年听空灵大师讲经多了,更觉得唯有佛门才是她的归宿。

  小沙弥近了兰园深处的禅院,“禀师公、师伯,冯女施主到!”

  里头传来悟缘大师不紧不慢地声音:“请进来!”

  冯娥对身后的侍女道:“你在外头候着。”

  “诺。”

  冯娥穿的是县衙主簿的官袍,袍子有些偏男式,可头上却挽着女子的发式,她福了福身,“三位大师,我是奉郡主之令,前来求幽兰寺众位僧人襄助,帮忙建造祭台。”

  与佛门中人说话,不能绕圈子,有事说事。

  冯娥对高僧们心存敬意。

  悟缘大师定定地望着她,眸子里掠过一丝异样。

  空灵大师轻声道:“悟缘,你去安排罢。”

  悟缘大师应答一声。悟缘没做皇泽寺的住持方丈,到了幽兰寺,悟非又力荐他做了新住持。

  悟非一心想承空灵的衣钵,潜心研习佛法,不想因打理庶务影响修行。

  悟非不想做住持方丈,而悟缘却是盼着的。

  空灵大师道:“女施主以为,这天几时下雨?”

  冯娥不解,为甚他会问自己?

  空灵大师抬了抬手,悟非大师告辞出得禅房。

  冯娥瞧得出,他在等自己答话。

  “祭台建好后,神女祈天,天降甘霖于永乐。”

  空灵微阖双眸,转动着手腕上的灵石佛串,冯娥目不转睛地定定看着,一副见鬼的表情,她记得来了,她参加永乐市博物馆,看到玻璃柜城展出的一串佛串,正是空灵手里的,一样的翠绿,一样有金丝。

  上面刻有梵文,据说是空灵大师的佛串手珠,也有人说,其实是晋末荣国夫人的赔葬。众说纷纭,据史记,这佛串共有两只,一只是空灵大师所有,另一只就是荣国夫人。

  后来,她离开永乐市博物馆,有一天走在街边,看到一串一模一样的,那卖手串的老尼还道“姑娘,看看吧,这可是真正的古物,是好宝贝,只卖九十九块钱。”

  她拿在手里,“仿真得不错。”

  别说九十九块,就是九百九十万也未必能买到千年前的古玉佛珠手串,仅是它的历史就不止这价。

  对方笑了一下,“姑娘给九十九块可好?”

  果真是仿品。

  不到百元买真品,哪里找这么好的事。

  冯娥回道:“一百元钱!多一块不用找。”

  “我只能卖九十九,多一元都不行。”

  老尼很是坚持。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76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