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在尖叫,更有的激动得浑身颤栗。
“我入书画会就是为了见王三郎,来了半年,终于见到他了,啊——”
说话的女郎早已放下笔墨,抓了案上的点心,用自己的包了直往河边跑。
只片刻,就是一幅陈蘅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三十七个女郎,有一百余个都站在河西柳树下往对岸丢果子、点心、帕子、香囊……
王灼连连后退,“你们在作甚?”
他来,是为了见陈蘅的,与其他的女郎可没干系。
女郎们的侍女加入示好、仰慕的行列,吃的、自己的喜欢的东西都往对岸丢,有的力气小,落到河里,一脸心疼。
羊肉串一把丢过去,正砸中王灼,一声尖叫:“王三郎,我心悦你!”
“王三郎,我心悦你!”
“王三郎,我爱慕你!”
这样的喊话此起彼伏。
陈蘅微微勾唇。
与王氏交好的郎君走过来,“女郎书画会的成员,唯有上批的德才兼备。这回的,十个有十一个就是冲着你来的。你瞧,除了永乐郡主、袁东珠、李倩、德淑几人,其他人都聚在岸边向你丢东西。”
韩姬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河两岸,尤其是河西柳树下的女郎、娘子们,一个个给发了疯似地大叫,时不时夹杂着刺耳的尖叫声,又有人喊着:“娘子!娘子!啊,我家女郎昏倒了,快来人啊……”
袁东珠不屑一顿地啐骂:“王三郎是为蘅妹妹来的,她们在那儿激动个甚?还激动得昏了,哼哼,瞧瞧这都是些什么人?”
为了人多,只要能写字的贵女都被召出来了。
看吧,闹笑话了。
集体站在河边表白,什么话都能喊。
“王三郎,我要嫁给你!”
“王三郎,我只心悦你……”
王灼对身后的侍从道:“你过桥去,就说我邀永乐郡主过河论书画。”
曲桥上的凉亭里,有两个婆子在吃茶,见着有人过来,当即拦住了去路。
侍从恭敬地说明来意。
另一人道:“我去禀报永乐郡主。”
陈蘅似在看不关于己的事。
她已有慕容慬,就不会再欢喜旁人。
“我来的时候,依稀听谁说莫静之在书画会出事?”
几人交换眼神,李倩道:“莫静之书画一绝,才华不在崔女郎、谢女郎之下,原本是想请她代掌社长一职,不曾想四月十五参加书画会斗技之时,落到了河里。”
莫静之连张萍的才华都比不过,又如何能与崔、谢二女相比。
这就是后世名校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的大学生相比,虽都是两校高才生,却不能同日而语。
李倩是故意捧高莫静之的才华。
陈蘅在荣国府未曾听府中下人提到莫静之,她离开江南时,莫静之曾说要到都城住些日子,一来与王灼多些相处机会,二来也有熟悉都城生活的意思。
德淑道:“原以为,她是江南水乡的女子,许是会水的,不曾想,就只得片刻时间就沉下去了。”
袁东珠忙道:“我第一时间跳下去救人,可我找了半晌,也没有水下寻着人。”
四月中浣的水,还很凉。
袁东珠在河里摸了许久也未寻到人。
这人工河瞧着不宽,可下面的水却有三四丈深,水下不是淤泥,而是铺了石板的,还有几具白骨,吓得袁东珠不轻。
袁东珠寻了许久,找不到人便浮出水面,待她抬头时,却见郎君将莫静之给救上了岸。
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闻算计
袁东珠寻了许久,找不到人便浮出水面,待她抬头时,却见郎君将莫静之给救上了岸。
莫静之已昏死过去,两个侍女急得哇哇大哭。
“莫静之落水,当日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皆在,五皇子只得一臂,不好救人。这三位皇子和十几位会水的郎君都跳下了河。”
陈蘅问:“救人的是谁?”
这定然是阴谋。
说要斗技,偏莫静之落水,还险些丢了命。
“救人的是七皇子与秦郎君。”
“秦郎君……”
这人是谁?陈蘅从未听过。
德淑道:“跳下水的郎君十几个,但将莫静之抱上岸的是七皇子,而救上岸后,再救人的是秦维。他用手压莫静之胸口肚腹,将腹中水挤出,又用银针扎穴,方将莫静之给救了回来。”
袁东珠又道:“秦维是秦老御医的孙子,秦家在都城开了一家‘回春医馆’。秦维的医术颇得秦氏真传,医术高超。”
她不在都城,竟会发生这等事。
莫静之是莫家此辈最优秀的女郎,入都城不久,就被太后几次宣召入宫作伴,太后、皇后源源不断地赏赐好物。
而荣国府,将另一座阁楼给了莫静之住。
可就是这样等被众星捧月的女子,那一日却被两个男子所救。
事后,七皇子的生母德妃向陛下跪求,说七皇子损了莫静之的名声,愿意让七皇子迎娶为正妃。
这件事未了,秦家又使了媒人去荣国府,说秦维与莫静之有了肌肤之亲,愿让秦维娶她为嫡妻。
莫静之原被陛下赐婚于王灼,被这么一闹,二人的亲事不上不下地悬着。
王牧入宫,说一切都听从陛下做主。
晋德帝反倒是为难。
莫太后听说此事,使女官将莫静之接到太后宫中静养,说是要与她作伴。
德淑道:“莫静之入宫后,大病一场,哭着求太后,说她心悦之人是王灼,央求太后不让要她和王三郎解除婚约。”
袁东珠气愤道:“推莫静之的女郎也查出来了,这二女爱慕王三郎已久,嫉妒莫静之要嫁给王三郎,合计将她推下去。她们想着,若是莫静之死了,王三郎许会娶她们。”
说到底,莫静之是为了王三郎再招来这无妄之灾。
七皇子从水里救她,一路游上岸,抱了、拉了,虽然南晋没有后世规矩多,男女亦可同桌共饮,可这种有了肌肤之亲的事,依旧会被人说嘴。
而更糟的是,秦维压了她的肚腹、胸口,更被视为有肌肤之亲,虽事急从权,少不得要被人议论。
莫静之自小在莫老夫人身边长大,受的都是最正规的名门淑女教养,因一连番的事,让她的婚事受阻,声名受损,也难怪她会生一场大病。
德淑道:“太后原要解除她与王三郎的婚约,可她心系王三郎,原就病着,太后怕她一时想不开,加重病情,就只得暂时作罢。
父皇赞同七皇子迎娶莫静之,自那事之后,七皇兄可没少去太后宫,有时开解莫静之,有时候哄太后欢心。
我瞧着这样子,太后心里也认可了七皇兄。”
陛下认可,太后又赞同,这桩婚事许不会再出偏差。
陈蘅努力地回忆前世,莫静之前世并未来都城,也没有赐婚王灼的事。
因为她的江南一行,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七皇子今年虚岁十七,陈蘅依稀记得他是五月的生辰,与陈蘅同岁。对于这位皇子,陈蘅的记忆不多,只知道他性子随和,无不良嗜好,也没有什么不利的传言。
前世的七皇子,在今年冬天病亡。
据说是暴病而亡,生的到底是什么病,宫中也未传出来。
陈蘅记得那时,夏候滔时常出入深宫,还说七皇子身子不好,要入宫探望,不过四五日时间,七皇子暴病的那日,他回府得极早,是未正回的府,当天夜里二更时,就有宫人来禀,说七皇子没了。
原是寻常的风寒小症,怎就突然严重要了性命。
七皇子逝后,晋德帝下旨,赐封“贤王”。
他将“贤”字封号赐给了七皇子,当时夏候滔听闻后,唇角上扬,讥讽地道“果真如此”,陈蘅追问是何意时,他却再不说话了。
一个“贤王”让夏候滔说出“果真如此”四个字,难不成,七皇子的死与夏候滔脱不了干系。
夏候滔早前与七皇子关系并不算多亲密,几乎是二人走得近后,七皇子才染了风寒,在他们兄弟最为和睦时,七皇子病逝,夏候滔几乎与七皇子同进同出。
夏候滔为什么要说“果真如此”,为什么在听宫人禀报说七皇子没了后,扯着嗓子嚎啕大哭,仿佛逝的不是皇子,而是长辈。
当时,陈蘅还当他真是悲痛,可现在想来,那不是悲痛,根本就是在演戏,而看戏人是报信的宫人,是给晋德帝演的、给太后演的,给所有演的戏。
就连她也被他的哭感动了,觉得他怜爱手足,如今回头再看,在宫人离开后,他虽在哭,可神色里却有一种阴谋得逞的快意,一句“果真如此”似在证明着什么。
陈蘅问道:“七皇子怎么看秦维求静表姐的事?”
德淑道:“他说,事急从权,若不是秦维救莫静之,恐怕就算他将人带回岸,也是无力回天。他不介怀此事,相反,因为莫静之受到的伤害,他很心疼她。”
七皇子这般说,恐怕最感动的人是太后。
莫静之不会感动,莫静之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人,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王三郎。
只是这样的感情纠葛,必不是她想要的。
仆妇见几人说完话,方不紧不慢地福身道:“禀永乐郡主,河东的王三郎想请郡主过河斗书画,不知郡主能应否?”
陈蘅想着莫静之的事,就算到了如此,莫静之的心还记挂着王灼,若她与王灼走得太近,不是给莫静之徒惹烦恼。
莫静之是她的表姐,也是少有的女郎之中,不会因为嫉妒去害人、去恨人的人。
这样高洁的女郎,便是她也想心疼、呵护二三。
“你回了王三郎,他之书画与我之书画,如春花秋月,各有其风,无所谓谁更好,谁又略差,不斗也罢,望他歇了此心。”
仆妇应答一声“诺”,转身回了曲桥。
第四百三十二章 字丑的贵女
仆妇应答一声“诺”,转身回了曲桥。
王灼听到陈蘅的回答,失落沉吟:“如春花秋月,各有其风,不斗也罢……”
她不愿与他斗书画。
为什么不愿意?
他们都是痴迷书画的人。
他希望能如自己的先祖一样,娶一个同样高才的女郎为妻,大书圣当年迎娶的乃是谢氏女谢文娟,谢文娟拜卫夫人为师,书法一绝,后二人结为夫妻,娶得贤妻,其父子二人皆在书法做出巨大的贡献。
(注:王羲之妻谢文娟,是从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而来,是叫《书画情》还是什么,情节比较深刻,对电影名比较模糊,只记得谢文娟是老电影演员谢芳演的,很有气质。)
她不愿与他斗书画,是不屑,还是仅仅是不愿。
她离都城,在江南一别后,他回来潜心苦练,就是希望他与她皆能共进。
王灼对侍从道:“你再去传话,就说,我想请教永乐郡主书画,望她指点,灼切盼!”
陈蘅正在看众位女郎的书画,看过一遍,“一个不如一个,远不如崔、谢女郎在社时,却是一个赛一个。书法好的,唯李倩,其次是德淑公主。”
李倩眼睛透亮,“陈氏阿薇的画颇是灵动。”
“陈薇的丹青,在书画会里已属前茅。”
这些女郎,哪里是练书画的,就是为了看王灼来的。
陈蘅轻移莲步,“书画会,当以书法丹青出色为要,好些女郎的字怕还不如阿东。”
袁东珠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有人的字比我写的还丑,有几个不如我的,哈哈……不会是兵部曹官员的女郎吧?”
她的大笑声,立时吸引了站在河西岸抛东西的众人。
德淑忙忙催问:“好阿蘅,是哪几人的字比袁东珠的还丑,你说嘛,你说嘛?”
一群女郎面面相窥。
不会是她吧?
万一是自己,这可是丢死人了。
书法比不过袁东珠,谁不知道袁东珠是作为骑射教习进来的,是为了给女郎教骑射工夫。
陈蘅道:“阿东身手不凡,颇有巾帼英雄的气度,她们武不成,文亦不如阿东,这种贵女怎么配入都城女郎书画会,所以,那书法不如阿东的,我看就劝退吧。”
她这不是说袁东珠的书法差。
李倩抿了抿嘴,可袁东珠竟然不生气,反而在那儿大笑。
“有人比我的字还丑,我是巾帼英雄气度,原就是走武的,我说你们这些女郎,丢不丢人,字不如我的,哈哈……你们居然不如的我字好……”
杨钏恼了,问道:“郡主,是谁的字这么丑,你说出来的,没的连累了我们这些女郎的名声。”
陈蘅道:“为防众人不服,我今儿就让阿东也写几个字,由众人共同点评……”
袁东珠的脸立时拉了下来,让她写字,天啦,不是让她出丑。
陈蘅一转身,低声道:“还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么,你的书法,就只几个字不错,你就写最拿手的‘武’字,写大些,再你的名字写在旁边。”
武,这可是她常练的,她的名字也常写,自是写得最好的。
袁东珠应了,大气地喝了一声:“来人,备笔墨!”她又道:“我要用阿蘅的纸笔。”
陈蘅与杜鹃使了个眼色。
袁东珠想着自己昨晚心血来潮还练过几个字,握着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偌大的‘武’字,蹙了蹙眉头,“这个没写好,我再写一张。”
她又再挥笔一画,又是一个“武”,然后快速写下“袁东珠”三个字。
袁秀珠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啊呀,三姐,你的书法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好像不比我的字差。”
这叫什么话?
袁东珠挑了挑眉,“我的书法从来就比你好一点点。”
又不是现在比她差,好似袁秀珠写得有多好。
陈蘅喝声“来人”,带着李倩、德淑二人走过一处处桌案,“德淑,你说!”
“这么一比,这是谁的字,真的不如阿东的,阿东的虽然功底差些,可也比她写得好,软趴趴的一点力都没有。”
字的主人当即小脸通红,红得几乎要滴血。
所有知道的人齐刷刷地看着那女郎,她进书画会,就是走了门子,托了路子才进来的,正遇书画会成员锐减,算是钻了空子。
陈蘅拿着袁东珠的字又走到下一处。
袁东珠指着其中两幅字,“哈哈……比我的字还丑,哈哈,就这样的,真是文臣家的女郎,这字是练过几天吧?就连我们武将世家的女郎也比这字好看!”
袁秀珠连连道:“这两幅是谁的?好丢人!”
两个女郎原是表姐妹,被这么一说,相视一望,“呜哇”当即转身就跑,被人公然揭破,往后还有什么脸面。
这会子女郎们不敢再看王灼,万一继续比对下去,她们的字不如袁东珠,这就成全城的笑话。
走到又一处桌案前,李倩蹙紧了眉头,这字真真拿不出手。
袁东珠不是从不写字,今儿陈蘅一说,她就写了,而且写出的字不差,能拿得出手,算中等,可就这中等的书法一出,压了好几个女郎。
杨钏走近,“这是谁的书法,也太丑了。”
呜呜——
女郎当即就哭了,眼泪哗啦啦地流。
这样走了一圈下来,有八个女郎因为字丑,自己哭了不说,也不敢再留,带着侍女早早退出了王园。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40页 / 共4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