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四儿可是爷最宠爱的人,深得我的心,这回你帮爷立了功,有什么想要的你说。”
隆科多拉着四儿的手问道。
“想要什么?我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想要个儿子,可惜之前扮演的是假的……”
四儿冲着隆科多睨了一眼,有些遗憾的说道。
“行,儿子是吧!给你……”
隆科多一把抱起四儿进了屋子,里面传来娇笑喘息的声音。
廉亲王府的管家回去之后,听了管家的话,就让下面的人帮着隆科多查事情。
只要帮了隆科多,那么这件事就算完了。
只是,胤禩以为的完了才开始,这一查才知道原委,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巧的事情。
第301章 德贵人
胤禩黑着脸进了正院儿, 看着躺在床.上吃着燕窝的郭络罗氏, 温润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是他一贯的表情问道:
“你几日前是不是去了老九的酒楼里?”
“去了啊,那日正好出门,午膳就刚好在那边用了。”
郭络罗氏很自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那你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什么是不该说的话?”郭络罗氏茫然。
“弘晖?你是不是议论了弘晖?”
“是提了几句……怎么了?”郭络罗氏点头。
“原来如此……”
胤禩面色不在是淡淡的笑意,而是沉着一张脸。
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那么巧郭络罗氏撞上了隆科多家的马车,害的人家小产。
他让人上门赔罪开条件,隆科多顺势提了出来。
原来背后的原因在这里, 在郭络罗氏的嘴没把门, 不看情况, 地点说话,刚好被人听到了。
怪不得……
四哥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郭络罗氏说了弘晖惹得他不快才会有这些事情。
让全京城的人知道郭络罗氏是个嚣张跋扈,害的人小产不顾的人, 毁了郭络罗氏的名声, 来报复她对弘晖的看轻。
这边隆科多这样做就是四爷的意思,四爷就是要让八爷知道原因,让他管住自己福晋的嘴.
不管弘晖阿哥怎么样, 那也是四爷的嫡子,是皇孙。
而朝堂上, 也让康熙知道那郭络罗氏不是个好的。
郭络罗氏几年没有子嗣,还跋扈的不行,当下当着大臣的面说胤禩受制于妻, 纵容着郭络罗氏胡作非为,让郭络罗氏在家闭门思过,给那个未出世的孩子诵经祈福。
康熙转头就给胤禩赐了一个侧福晋,外带两个格格。
郭络罗氏知道后气的在府里打骂,这侧福晋竟然是个满洲大姓,还是皇上亲自赐婚。
郭络罗氏觉得委屈,便不顾禁足闹着进了宫找宜妃做主,在宫里哭着喊着闹得鸡飞狗跳。
康熙知道之后黑着一张脸,那宜妃的性格在宫里比较得康熙的宠爱,这郭络罗氏和宜妃很像,可是却没有宜妃懂事。
这郭络罗氏就是仗着宜妃和安亲王的后台才会这般放肆,嚣张。
所以,康熙一纸圣旨进了翊坤宫。
宜妃受训斥,纵容郭络罗氏,当初郭络罗氏刚进宫请安的时候也是没有第一个去给太后请安,而是没有规矩的直接进了翊坤宫。
这里就看的出来郭络罗氏没有规矩,而宜妃这么久了竟然没有管束,这就是纵容,所以宜妃被夺了宫权,交给了荣妃打理。
德妃算计了那么久,直到自己被降位之后,才让宜妃的宫权丢了,悔不当初。
早知道就郭络罗氏规矩一事夺了宜妃的宫权,当初她就不该顾忌,直接拿宫规说事儿,那宫权早就回到他的手里了,也不会现在便宜了荣妃。
而良嫔知道事情之后急得不行,郭络罗氏这样影响了胤禩,得了皇上受制于妻的话,皇上对胤禩本就不如其他皇子,这样一来胤禩在朝堂就更艰难了。
良嫔虽然在宫里存在低,可是也是有渠道知道外面的消息的。
胤禩府上也有良嫔安排进去的一个侍妾,所以,知道了胤禩这样是郭络罗氏的原因,郭络罗氏的嘴得罪了胤禛才会有这些事情。
良嫔这辈子唯一在乎的就是胤禩,良嫔不能见到胤禛对胤禩出手。
胤禛她动不了,德嫔被降位安插人手进永和宫还是比之前容易的。
加上之前包衣问题后,德嫔的永和宫松懈了不少。
所以,良嫔起了心思陷害德嫔,德嫔将计就计,最后良嫔死了。
事情的起因是良嫔安插.进永和宫的人,是打算打探消息的。
之前良嫔查到当年太皇太后走的时候,那雍亲王府里的侧福晋再宫里面待过。
他们心里便有猜测,此事没有那么简单。
而且,有人说当时那关氏被送出宫之前,德妃在太皇太后的宫殿里呆了不少时间。
加上之前安嫔的死,德妃保下了一个宫女,那个宫女在永和宫当杂役。
之前没人发觉是因为谁都不会在意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宫女。
现在良嫔的人在永和宫发现了这个宫女,这是安嫔宫里的人却在永和宫里,事情更加蹊跷了。
所以,就更加留意这个宫女了。
这人一直是德嫔的人,从安嫔那边回来一直低调,干着扫撒的活计,心里多少有些不得劲。
这时候被良嫔的人盯着,留意着,多少是会露出一些马脚来。
良嫔猜测,当初那安嫔的死定然不会那么简单。
安嫔李氏当年那么得宠,因为六皇子胤祚当年说是被安嫔害了的,才会疯了。
而安嫔宫里的人竟然在永和宫。
那么这个人就是德嫔放在安嫔身边的人,安嫔就有可能是德嫔害了的。
良嫔思量到这里,心里有了计较,只要让那个宫女说出德嫔谋害安嫔的证据,那么德嫔就完了。
德嫔已经被降位了,再降位连一宫主位都保不住,那么作为德嫔儿子的胤禛面上也是无光的。
胤禛害的胤禩丢脸,那良嫔就让胤禛脸上无光。
每个人都有私心,即便是小小的宫女。
她为德嫔办事,也担心德嫔过河拆桥,毕竟当时的安嫔确实是德嫔吩咐害死的,那宫女亲自下的无色无味的药。
当时只是让安嫔昏迷,然后用被子捂死了安嫔,半点挣扎都没有。
那药效一过,也没有痕迹。
所以,安嫔死了却找不到他杀的证据。
胤禛是知道安嫔的死和德嫔有关系,但是并没有说出来,已经盖棺定论的事情,牵扯出来又会再次扯出敏妃的死。
理亲王和十三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没必要再闹出来了。
只是,良嫔却不会就这样想着算了,一直盯着那宫女么总算让人找到了那宫女当初害安排的证据。
便是她留着的药瓶,为了自保她得留着证据,免得德嫔把她当成弃子直接用了就丢。
这药瓶有了,还有德嫔吩咐她对安嫔动手的信,她也好好的留着。
德嫔即便被降位,可是她在妃位这么多年,良嫔安插人手在自己的永和宫,一开始没有察觉到,后面也发现了蹊跷。
发觉是为了查安嫔的死,然后留意着此人,跟踪到这人进了惠妃的宫殿。
德嫔以为这是惠妃想要对付自己,毕竟有句话说的是乘你病要你命,惠妃看不惯自己多年……
既然要查安嫔,德嫔就告诉那宫女,她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杀人填命。
若是让人知道当初安嫔的死和她们有关,那么主子可以活命,奴才就未必了。
然后让琉秀升了那宫女围二等宫女,可以近身伺候德嫔。
既然要让人做事,就要给她好处。
既然有人要害自己,那就先下手为强。
那宫女本就是德嫔一条船上的人,得了德嫔给的好,自然是帮着办事了。
所以,就约见了良嫔,说是如果想知道德嫔害安嫔的证据,那就亲自去安嫔之前所住的地方,让良嫔亲自去,她还有重要的事情相告。
良嫔见机会在眼前,便带着贴身伺候的丫头出了门。
这一出门就没有回去了。
那宫女约见的地方比较偏,本就是禁足安嫔的冷宫,附近有个假山挡住了宫殿,后面有个湖,良嫔是从湖里捞起来的。
胤禩知道良嫔死了之后,整个人愣住了。
在胤禩的心里,最重要的便是额娘。
良嫔这些年有多苦?和敏妃相比良嫔更甚。
良嫔是辛者库出身,宫里面没人看的起,就连康熙也是。
这么多年在惠妃底下,心情好了良嫔就不用再惠妃跟前伺候,心情不好就和宫女一样端茶倒水。
好不容易到了他成亲升了嫔位却一直住在偏殿。
他一直想着在朝堂上认真办差,让皇阿玛看到他的能力,希望皇阿玛看在自己面上让自己的额娘有体面。
现在呢?他还没有孩子,额娘还没有抱到孙子,就没了。
良嫔怎么会在启祥宫附近?良嫔怎么会落水?这是个很可疑的事情。
而且良嫔身边除了贴身伺候的宫女之外,没有其他人。
而那宫女也一起掉进了水里死了,两人身上没有半点痕迹。
胤禩知道最近良嫔在查德嫔,所以,很怀疑德嫔。
康熙不见得喜欢良嫔,甚至是对良嫔无感,但是胤禩不能不顾,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这件事必须要查。
那个被良嫔安排在永和宫的眼线这时候就是关键,因为这个人不见了。
胤禩压下心里的难受,让郭络罗氏进宫给良嫔守灵,而他得找到杀害她额娘的真.相。
胤禛听说良嫔死了有些诧异,宫里的眼线传信,良嫔的死蹊跷,和永和宫有关系。
胤禛思索了片刻,对着苏培盛说道:
“你跑了一趟庄子那边,亲自吩咐那边,就说时机到了。”
“是。”
如果没有胤禛,胤禩未必查的出真.相。
胤禛的心冷硬,只对自己在意的人关心,而德嫔,胤禛不打算放过了,就冲着德嫔说弘晖,胤禛忍不了。
武氏这个人当初不得不让她死了,现在是时候也该让她活过来了。
胤禩一直在查永和宫,再查胤禛府上,加上胤禛若有似无的透露消息,胤禩很快就查到了那个失踪的线人。
这人被德妃关在了启祥宫的柴房里面,打算等过两天把人处置了。
因为,如果良嫔死了,然后永和宫里也死了人,那就很容易查到自己。
德嫔为防万一,先把人藏起来了,到时候想办法送出宫解决了就好了。
胤禩找到线人,那知道德妃安插在安嫔宫里的那个宫女就很容易了。
所以,找到德嫔有杀人的动机就不难了。
康熙看着手里的证据,他以为当初安嫔死是太子身后的人的手笔,却没想到是德嫔。
她杀了安嫔只怕就是为了让宜妃查安嫔的事,然后扯出当初胤祚的事情。
没想到太子对德嫔起了杀心,却让德嫔的人先一步发觉害了敏妃。
现在良嫔查到线索,德嫔误会是惠妃,就想着不能让惠妃的人查出安嫔的死因。
却没想到那人是德嫔,便让人一不做二不休害了良嫔。
安嫔当初的死因宫女已经招了,她自己留着防德妃的证据被找到,她最后受不了刑就招了。
良嫔主仆也是被那药弄晕了,然后被人推到水里淹死的。
只是那无色无味的药德嫔是哪里来的?
不管是哪里来的,那药是德嫔给那宫女的,又有信件为证。
那宫女本就是安嫔宫里的奴才又如何在永和宫当二等宫女?
德嫔当然矢口否认,她早就打算好了,那宫女动的手,那就推到她头上自己不认账就行。
但是德嫔没想到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琉秀竟然背叛了自己,说出了德嫔谋害安嫔,良嫔的计划,还有在宫里面这么多年不少不干净的事证据。
琉秀作为德嫔的心腹,她的证词可比那宫女的证词有力。
所以,德嫔杀人的罪名成了。
康熙大怒,下旨降德嫔为德贵人,从永和宫正殿搬到偏殿,然后禁足,没有命令不得探视。
琉秀作为德嫔的心腹,这些年帮着德嫔做了不少坏事。
但她出卖德妃,虽然保住了命,却被打了几十板子逐出了宫,出宫的时候去了半条命。
苏培盛命人私下把人安排在了一家小四合院里,帮忙请了大夫。
琉秀虽然去了半条命,但是她发挥了作用,出了宫以后就不会再进宫了。
她一直在德贵人身边伺候,其实早就是四爷的线人。
早些年的时候确实是对德贵人忠心耿耿。
但是,德贵人的为人真的不好,宫女出身,总是觉得人家瞧不起她,一点不对就收拾伺候的人。
完全不是在皇上面前的那个样。
德贵人除了对十四爷真心过,私下里对奴才打骂罚跪不少。
琉秀是永和宫里的大宫女,也没罚跪过,再众多伺候的人的眼里多少没有一点威严,这让她心里满满的不平衡。
加上琉秀年龄大了,德贵人却从来没有提过放她出宫,她都快三十岁了,在宫里二十五岁就能自梳为嬷嬷了。
胤禛就是看到这一点,给她保证以后让她出宫,也会保证给她一个好的归宿。
所以,她对德贵人不在忠心,而是帮着四爷监视着德贵人,关键时候起到作用。
四爷不打算和德嫔僵持着了,既然德妃自己要冒出来跳坑,那就干脆解决了永和宫的麻烦。
也免得府里还要分人看着那钱氏,担心德嫔哪天发疯对付其他的孩子。
德贵人只是降位,胤禩心里恨急了,在皇阿玛眼里他额娘的死就这么解决了?
良嫔死了追封围良妃,圣旨下了,葬入妃陵。
而德嫔只是降位贵人,没有以命相抵,胤禩怎么甘心?
可胤禩也明白,此时如果他要求杀了德贵人,皇阿玛定然会不快。
因为到底是胤禛和十四的额娘,杀了德贵人,康熙难做。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19页 / 共23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